1 / 11
文档名称:

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oc

上传人:apaihuai77 2017/6/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益气、祛风、理血 3 法基础上的中药综合治疗方案对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80 例患儿随机分为 3 组各 60 人。西药治疗组采用基础护理+西医治疗; 中药辨证组采用基础护理+ 中药辨证治疗; 中药综合组采用基础护理+中药辨证治疗+ 小儿喘咳液治疗,连续用药 2 个疗程(共 8周) 。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改变、哮喘发作次数、缺课误工天数、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中药综合组近期疗效与中药辨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3 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中药综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试验期间哮喘发作次数、缺课误工天数与中药辨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 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而医疗费用支出明显低于西药组﹙ P< ﹚。结论益气祛风理血法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综合治疗方案对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发作具有良好疗效,且费用较低。 2 【关键词】儿童哮喘中医药疗法黎氏哮喘方本研究根据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黎炳南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出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 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探讨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最佳治疗方案, 以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②符合《中医儿科学》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分为寒性哮喘及热性哮喘[2];③分期为非急性发作期, 分级为 I~ III 级的患儿,I 级为间歇发作, II 级为轻度发作, III 级为中度发作[ 1];④年龄在 3~ 14 岁。 排除标准①分期为急性发作期, 分级为的Ⅳ级的患儿; ②年龄小于 3 岁或超过 14 岁; ③合并心、脑、肝、肾等并发症, 有可能影响疗效及指标观察者;④除外其他 3 喘息性疾病如毛细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等。 剔除的标准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 2003 拟 10~ 2006 拟0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门诊就诊的患儿,共 180 例,男 109例,女71例; 全部病例采用应用简单数字随机方法[3], 将受试者按事先确定的随机数分配为 3 组。西药组 60 例, 男 35例,女 25例; 年龄( ± )岁, 病程( ± ) 年; 中药辨证组 60例,男 36例,女 24例; 年龄( ± ) 岁,病程( ± )年;中药综合组 60 例,男 38例,女 22例; 年龄( ± )岁, 病程( ± )年。3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方法 4 基础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指导、运动计划等。 西药治疗治疗措施参照 1998 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1] 执行, 根据患儿病情轻重程度选用β2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替酚。 中药辨证治疗参照《中医儿科学》[2] 第五版教材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固定处方,中药 1剂/d。 中药综合治疗在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小儿喘咳液( 由炙麻黄、细辛、桂枝、五味子、毛冬青、当归、五指毛桃根、炙甘草等组成, 口服剂量:3~4岁 1/2 支,5~ 9岁1 支; 10~ 14岁 支, 3次/d ,首次倍量)。 分组治疗西药组:采用基础护理+西医治疗。中药辨证组:基础护理+中药辨证治疗。中药综合组: 基础护理+中药辨证治疗+小儿喘咳液。 疗程 4周1 疗程,连续用药 2 个疗程(共 8周)。 5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方法对患儿哮喘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其临床症状总积分[3], 参照表 1 按照线性量法, 采取 4分制记分,正常为 0 分,轻为 1 分,中为 2 分,重为 3分,判断进行评分。表 1 哮证症状分级量化(略) ②肺功能测定: 于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肺功能,重点监测 PEF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③试验期间( 8周) 发作次数; ④试验期间缺课误工天数; ⑤医疗费用支出;⑥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监测。 统计学方法应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