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老师依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留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相识,为新课的学习作打算,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视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板块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发觉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很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细致视察,你有什么发觉?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觉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依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
2.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桐、风—枫)
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可以干脆“读半边”。
(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声旁读音相像,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
“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彡”的读音是“shā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ɡ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3.出示课后习题其次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
提示:“泡桐”的
“泡”读“pāo”;白果是银杏的种仁。
(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其次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实的名称。
(3)同桌相互练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
1.给树木贴名牌。
(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
(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细致读读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全班汇报,视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
(1)预设:我在路边望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老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立。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老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很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自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
(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