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端子压接规范[001].docx

格式:docx   大小:1,49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端子压接规范[001].docx

上传人:ATONGMU 2022/7/3 文件大小:1.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端子压接规范[001].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标准
介绍
1. 压接高度过小
2. 压接高度过大
3. &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
5. 松散的线芯
6. 剥线长度过短
7. 线缆插入过深 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
9. 压接过于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 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连接器制造商供给了为端子设计 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 “。在如此严格的标准下,检 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格外重要的。
过小
(图 I)
或过大
(图 II)
的压接高度无法供给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状况下还会 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 压接高度过大
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 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 由于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
触。
问题#1 & #2 的解决方法很简洁:调整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展工作时,使用
图 B
中所示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 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依据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 以保持 正确的压接高度。
3. & 4. 绝缘压接区过小或过大
图 III

图 IV
由于绝缘类型和厚度的多样性, 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不会供给绝缘层的压接高度。 绝缘压接为导体压接区供给应力 释放, 这样在线缆弯曲时不会使线芯折断。 过小的绝缘压接区会使绝缘压接区中的金属应力过大, 减弱其应力释 放功能。
大多数类型的压接工具可以独立于导体压接高度而调整绝缘压接高度。正确的调整使得端子夹紧绝缘层至少 180 度,并且不会刺穿绝缘层。在端子的绝缘压接件的外径与线缆绝缘层的外径接近一样时,最好的方法是 IDT 技 术。
5. 松散的线芯
(图 V)
是导致压接问题的另一个常见缘由。 假设全部线芯没有完全封闭于导体压接区, 压接件的强度和电流负载力量都 会大幅降低。 要获得良好的压接, 您必需满足连接器制造商指定的压接高度。 假设并非全部线芯都对压接高度以 及压接强度起到作用, 那么压接件的性能将无法到达规定要求。 一般来说, 松散线芯的问题是很简洁解决的, 只 需重新收拢线缆成束, 然后插入进展压接的端子中。 假设从线缆上剥下绝缘层是单独的操作过程, 在处理或集束 过程中可能会不留神将线芯分别。 使用剥线并保持工艺去除绝缘层, 这样绝缘套并没有完全从线缆上去除, 直至 预备用端子压接在线缆上,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小线芯松散问题问题。
6. 剥线长度过短
假设剥线长度过短, 或者线缆没有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 端接可能不能到达规定的拉拔力, 由于线缆与端子之间 的金属间接触削减了。如
图 VI
, 所示,线缆的剥线长度过短(留意绝缘层处于正确位置),伸出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无法获得要求的一个线缆 外径。解决方法很简洁:增大剥线设备的剥线长度至该端子的规定值。
7. 线缆插入过深
与过短的剥线长度相关的另一个压接问题,消灭在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的状况下。如
图 VII
所示,绝缘层向前过深地插入绝缘压接区,导体伸出至过渡区。在实际应用中,这可能引起三种失效模式。其中 两种是由于导体压接区中金属间接触削减, 使得额定电流和线缆拉拔力降低。 金属与塑料的接触没有金属间接触 结实,而且它不导电。
第三种失效模式在连接器接合时可能消灭。 假设线缆伸出至过渡区过深, 插针端子的尖端碰撞上线缆, 可能会阻 止连接器完全就位,或者可能导致插针或插孔端子弯曲。这种状况称为端子碰撞。
在极端状况下, 即使端子在外壳内完全就位, 但是会被推出外壳背部。 要解决这个问题,确认没有使用过大的力
将线缆插入压接机而使之越过压接机的线缆止口,或者调整线缆止口的位置使之正确地轴向定位已剥皮的线缆。
8. “香蕉“ (过度弯曲) 端子
最形象的压接问题之一称为“香蕉“压接
(图 VIII)
,由于压接端子呈香蕉外形。这使得端子很难插入外壳中,可能引起端子碰撞。这个问题很简洁解决,调整压接 机上的限制销的位置即可。 这个小销位于压接机中, 在压接区压接在线缆上时接触端子的接合区。在压接过程中, 端子一端的大量金属(在压接区中)移动。如此大的作用力趋向于强迫端子的前部上翘,除非被适当的“限制销“ 所限制。
9. 压接过于靠前
比较明显的一个压接问题是过渡区的局部被损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