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145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才艺人生 2022/7/3 文件大小:2.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库报废论证报告

目 录
1概述 1
编制目的 1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
编制原则 2
2工程现状 4
水库现状及运行效益 4
错误!未定义水库现状及运行效益
黑龙潭水库于1978年12月建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并兼有防洪、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年调节拦蓄式水库。水库大坝为浆砌块石、砼重力坝,主要由大坝、副坝及输水管道三部分组成。大坝与副坝平面布置为“L”形,,,,高1~3m。坝体坐落于基岩之上,原重力坝为浆砌石坝体,因大坝无任何泄洪工程设施,建成后一直满库运行,遇有大雨,洪水直接从挡水重力坝溢流坝段漫过后泄入下游河槽,沥 涝灾害频繁发生。1997年成县锌宇集团公司为解决该公司下属企业选矿厂的生产生活用水,选择该水库为供水水源,对水库迎水面及坝高进行了简单改建并加高坝体1~。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黑潭沟水库一定程度损害,为使水库能够安全度汛,避免水利工程出现震后次生灾害,针对危及工程度汛安全的问题进行应急处理,将黑潭沟水库原有重力式大坝主坝改造为溢流坝面,;对消能防冲设施进行改造加固处理并改造原有输水管道。结合水库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又制定出应急防洪度汛预案,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实现迅速、及时和有效地控制险情。
2010年成县遭遇暴雨灾害,洪水将下游灌溉农田以及水库向下游供水管道冲毁。水库大坝无明显裂缝,但主、副坝下游坝面及坝肩接合部位有明显渗漏迹象,对于20年一遇设计洪水与100年一遇校核洪水,均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
6
不满足其应急度汛的要求,一旦遭遇暴雨就容易形成山洪,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严重制约着库区周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库不能发挥蓄水兴利功能,使周边群众的安全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

库坝所在区域位于大地构造西秦岭褶皱构造带,水库位于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西汉水流域东河支沟(黑潭沟)下游,地层属于西北岷峨山东麓分区。山岭走向东北~西南。岸坡陡峻,岩层裸露清晰。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青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粉砂岩、千枚岩,夹薄~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
区域内广泛分布有泥盆系及第三系地层,泥盆系岩性以巨厚层~中厚层及薄层灰岩、千枚岩为主;第三系岩性为砾岩及粘土岩,呈青灰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中国地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50年超越概率10%)。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已建大坝沟谷两岸“V”字型对称分布,河流在坝址处突然变窄,坝址区基岩为青灰色巨厚~中厚层灰岩及薄层灰岩、千枚岩。两岸坝肩表面基岩裸露,岸坡陡立,河谷在此束窄,左、右坝肩地层为新泥质、钙质胶结的砂砾岩、粉砂岩,结构较致密。坝肩及坝基基岩为巨厚层灰岩,少量为中厚层、薄层灰岩,岩体多呈块状。坝肩岩体较稳定,未见滑坡及崩塌现象。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
6


水库工程质量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黑潭沟水库工程原设计资料,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除险加固补充设计资料及工程记录。二是通过现场巡视、检查、复核建筑物的形体尺寸、外部质量以及运行情况等是否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和功能。三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了解水库情况。黑潭沟水库已经运行35年,在其运行过程中暴漏出来的问题已能充分反映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
1、坝基
坝基基础处理不当,在清基时不彻底,回填土料,并存在粘土防治层厚度过薄,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2、坝体及坝肩
由于施工前地质勘探工作不足,没有进行周密的施工设计,施工时存在抢时间赶进度,从而忽视质量,坝体经C20混凝土加高后在与原浆砌石接缝处出现明显渗漏。两坝肩覆土很薄,甚至没有覆盖层,全部岩石裸露。在水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沿节理裂隙溶蚀,久而久之就发育成渗水通道而渗
水库报废论证报告
7
漏,局部薄层覆盖土被水压穿而出现漏水。
3、水库淤积
由于夏季暴雨集中、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所以水土流失严重,并且水库本身缺少排沙底洞等原因,导致水库淤积严重,大幅度降低了水库防洪能力。

黑潭沟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