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工程地质随想(三).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程地质随想(三).doc

上传人:凹凸漫 2022/7/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程地质随想(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工程地质随想〔三〕
  摘要:工程地质专业学科钻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怪圈,理论工程地质与理论工程地质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却硬是被庸俗不堪的功利性过了头的躁动不安的时髦观念所左右,走向了两极分化的可怕歧途,使理论联络实际这一粗浅的科学道理蜕学****和借鉴,以前对失败的工程实例并不进展公开报导,近年来新闻媒体参与搅合,可以公开报导一些工程事故,但是也少有公开的专业技术分析,记者不懂专业只能是看热闹。能看懂门道的专家们不知是些什么原因一般保持沉默,反正难以见到专家们的专业性很强的失败原因分析。
  笔者经历过的大型工程中,有的是越出问题越有名气,工程科研成果也越多。对这些出过问题的工程,没见过有人组织编写经历教训方面的书,假如这样的书被写出来,那才是真正有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的专著,一定可以成为畅销书。我们真的时刻都期盼着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畅销书早日问世!4技术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与开放性
  it业界有一句名言:决策者不明白,明白者不决策。社会上有句俗语:挣钱的不费力,费力的不挣钱。工程地质界那么早有说法:搞理论研究的没有工程经历,有工程经历的缺理论高度,以致于一些搞工程的同志不愿意与理论派人士打交道,说我们的工程成果都被别人写了文章,这也许又是一个误区。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不过有一个现象那么是事实,例如我们的学术会议,各单位每年能出来参加学术活动的也多为有头有面的人物,给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外出交流的时机非常有限,因为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差旅费会务费并不是每个单位都可以放开的。2001年我们在南京勘测专委会学术研讨会之前召开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的委员会议,某设计院的正式委员是当然参会代表,但他的上司要出来走一圈,为节省开支,说好了由这位头目代表正式委员参加会议,但这个指导同志不知跑到什么地方转游潇洒去了,根本就没有在会议上露面。
  出国进展工程考察那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对国外典型工程的理解深度有限,专业性的技术考察和技术交流受语言等环境条件的限制,收效非常有限。另外,搞详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并非易事。某工程为了对特殊的自然地质环境作出工程建立的可行性评价,专门组团出国考察国外类似地质环境下的成功工程实例,回来后在专题技术讨论会上,大家才知道地质专业根本就没有人参加出国考察。
  好在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快开展,我们真要想理解国外的技术开展,互联网帮了大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一直为计算机地质三维问题找不到答案,甚至权威专家们也对计算机图形学的根底理论是否可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也不知道国外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的程度如何,也很少可以见到考察专家对国外类似情况的介绍材料。但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却在1996年北京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科学展览会上轻松地找到了满意的解答。可见,搞学术研究也好,学****工程技术也罢,与出国不出国好象并不成正比。我们真正关心的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出国考察人员不一定都能带回来,能带回的有可能是“海归〞派人士,他们中的局部精英在国外就是从事最新高科技应用的研究和开发的。
  技术学术需要交流,思想更需要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产生一种思维共振和创造共鸣的效应。既然国际国内交流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最为开放的互联网呢。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网站ge从1998年上半年正式接入internet,立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