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doc

上传人:卢卡斯123 2022/7/3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摘要]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开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立中用历史和开展的目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立的关系,对表达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强度、抗震性能、场地地质等均进展了现场检测与勘探.
  对各材料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展取样和试验.
  检测结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5,受力钢筋为hpb235级,砖强度等级为u10,。屋面梁挠度满足标准要求,但大部分存在裂缝,,楼面梁挠度最大为37,约为1200l,房屋倾斜满足标准要求.
  该建筑物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经脉动试验法测定,,.
  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和闪长岩。既有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为170kpa.
  加固改造时,将原内框架构造形式改为框架构造形式,即在柱列纵轴位置处纵墙内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沿纵向设置钢筋混凝土联络梁。同时将原伸缩缝两侧的柱加固成一个整体柱,取消伸缩缝,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对改造后楼面活荷载增大的板,采用后浇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原构造中的框架柱采用在四周植筋后外包混凝土的加大截面加固法。对于原构造中的梁依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加大截面法、短筋焊接连纵筋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由于上部荷载增加较大,对原根底采用微型桩进展了托换.
  
  根据建立单位要求,改建后需成为集售票、办公、会议、餐厅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5012增加到60002左右,为节约资金及充分利用原候车室层高优势(),决定通过室内增层到达新的使用要求,将原二层构造增到四层。改建前后剖面见图1.
  “老洋行〞平移与抗震加固工程
  
  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建于1919年,是济南商埠区保存较完好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早期代表性历史建筑,见图2.
  “la-yang-hang〞nsite该建筑为二层带阁楼砖木构造,建筑面积约6002。2022年将其向西平移15.
  
  该工程通过墙下双上轨道梁及钢滚轴将上部构造托换到下轨道梁上,平移后位置的新根底做好后,用多台同步液压千斤顶将历史建筑牵引平移到新的位置。上轨道梁之间有斜梁连接,共同形成一个平放的、程度刚度很大的桁架,可以保证平移过程中上部构造的平安。此工程的特别之处在于,平移到位后,滚轴保存在上、下轨道梁之间不再取出,与在纵横墙交接处后加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共同形成隔震层.
  此次平移工程在国内首次将隔震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通过现场动测,证明由滚轴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共同组成的隔震层隔震效果明显.
  
  
  济南市宏济堂经二路药店建于1920年,为两层砖木构造,由南楼和北楼组成,见图3。南楼建筑面积约3202,北楼建筑面积约1602。,向东平移约16,,建筑物平移到位后,.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