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

格式:doc   大小:2,096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

上传人:儒林 2022/7/3 文件大小:2.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民间特色疗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民间特色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民间疗法总结、分析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内一科
膏如黄豆大小4粒,摊在4块胶布中央压平,贴于患侧牵正、下关、颊车、太阳穴。当贴药处有烧灼性热痛感时即将药物除去。局部水疱可用消毒针挑破,流去黄水,涂以消火膏。
注意事项:①中风为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死产率极高。因此,在急性期应以中西医抢救为主,有选择地对症配合发泡疗法。②发泡疗法配合艾灸法对中风脱症有较好疗效。对中风后遗症及恢复应以综合疗法为主,同时加强功能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般能使部分患者完全恢复健康,大部分患者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推拿按摩法】
部位:头面部及诸穴,上肢部及诸穴,下肢部及诸穴。
操作:推头: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头部垫毛巾,先用拇指推整个头部,然后着重用拇指侧推病侧头部,同时多推百会穴,并从百会穴横推到耳郭上方发际,往返数次,强度要大,以微有胀痛感为宜,最后用掌根揉病侧头部,并多揉风池穴,如有口眼呙斜,需用拇指推松弛一侧的太阳、听宫、听会、地仓等穴,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一侧的面颊部。推上肢:半卧或坐位,用拇指推肩井、肩贞、肩髃等穴,然后用五指拿捏肩部.并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腹捏到肘部,再用掐法取曲池、尺泽、手三里穴,他之得气,继而捏前臂肌肉,并捻转各手指,最后用两手搓动整个上肢,结束。推下肢: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先用拇指推腰部肾腧穴,深推环跳穴。再用双手滚大小腿部,上下回来数遍,然后掐委中、承山、太溪、昆仓等穴,使之得气,然后患者改为仰卧位,用双手滚大腿肌肉,最后揉捏小腿至足部各趾,结束。
【拔罐】
部位:取胸椎2~8、腰椎1~。
操作:将针快速刺入皮下,针火慢慢向椎体推刺,得气后即停止,将针退出,在针刺部位加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以5个疗程为限。
【刮痧】
1.刮痧法一
取穴:大椎、大杼、天柱、膏盲、神堂()、天宗、肝腧、肾腧、太冲、劳宫、丰隆。
配穴:中风闭证加入中、百会、风池、十二井;中风脱证加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中风偏瘫而为下二肢者加肩髑、曲池至手三里、外关、合谷;中风偏瘫而为下肢者加环跳、髀关、梁丘、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操作:泻法,重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5分钟或5~10分钟,使局部血现紫红瘀斑或渗出血液于皮下。其中人中、十二井穴可用三棱针点刺放痧;中风脱证之用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以补法轻轻刮拭3~5分钟。
2.刮痧法二
取穴:大椎、大杼、风池、翳风、太阳、阳白、四白、听会、颊车、颧髎、地仓、迎香、合谷。
配穴:风寒加曲池、列缺;风热加外关、内庭;病程长久加百会、足三里。
操作:泻法,重刮大椎、大杼、风池、曲池、列缺、外关、内庭、合谷等经穴部下口,以局部出现紫红色或瘀斑为好;再轻刮面部诸经穴3 ~5分钟,以面之局部微红而不损伤皮肤为度。
刮痧部位:①头颈部:人中、百会、风池。②背部:天宗、肝腧、肾腧。③上肢部:曲池、合谷。④下肢部:髀关、梁丘、承扶、足三里、丰隆、环跳、委中、承山。
【穴位疗法】
1.牙皂膏
药方:猪牙皂角500克,醋150毫升,麝香适量。
制法:猪牙皂角为细面,密封备用。米醋150毫升,铜锅煮沸,加入牙皂适量,边加热边搅动,约10分钟,即成黄褐色糊状药膏即用。
用法:取7~8层纱布敷料1块(大小视患处范围而定)摊上药膏、药膏上撒麝香,趁热(以不烫破皮肤为度)敷于患侧面部,胶布固定,每日1换。
作用: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主治:中眼斜。
2.相反药方
药方:半夏、全瓜蒌、川贝母、白敛、白及、川乌各10克,白附子
9克,白芥于12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加陈米醋拌湿炒热,装入用2层纱布做的袋
内即用。
用法:口向左歪敷右侧,口向右歪敷左侧,待药凉后,再炒再敷。
作用:祛风、温经、通络。
主治:面瘫。

药方:蔓荆子、黄蓖各10克,炙甘草15克。
制法:将上药共捣如泥。
用法:口眼向左斜者敷右侧,口眼向右斜者敷左侧。
作用:治斜,止流涎。
主治:中风引起的口眼斜。

药方:天牛虫286克,川芎500克,当归500克,黄连600克,黄丹360克。
制法:将第一味药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川芎、当归、黄连与食用植物油2500克,同置锅内煎枯,除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36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每张药膏重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