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归园田居其一.ppt

格式:ppt   大小:1,478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归园田居其一.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2/7/3 文件大小:1.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归园田居其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归园田居
作者:陶渊明
*
第1页,共29页。
第一页,共29页。
谈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
知人论世
*
第2页,共29页。
第二页,共29页。
陶渊明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时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
第8页,共29页。
第八页,共29页。
?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所感:

“守拙归园田”
*
第9页,共29页。
第九页,共29页。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
第10页,共29页。
第十页,共29页。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所见: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狗吠、鸡鸣。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近
→远
所闻:
色彩
声音
5.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小结:
*
第11页,共29页。
第十一页,共29页。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
第12页,共29页。
第十二页,共29页。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
第13页,共29页。
第十三页,共29页。
陶诗的“人性之光”
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
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
第14页,共29页。
第十四页,共29页。
选题“一言心得”
(1)陶渊明与我何干?
(2)陶渊明与我同行。
*
第15页,共29页。
第十五页,共29页。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
……毫无疑问,今日中华的有些人正春风得意、稳扎稳打,对下如无尾恶狗般刁悍,对上如无势宦官般谦卑。无论昨天极左、今天极商、明天极右,都永远在正副部司局处科的广阔台阶上攀登的各级官迷以及他们的后备军—小小年纪未老先衰一本正经立志“从政”的小体制派,还有他们的另一翼、Partner、搭挡—疯狂嘲笑理想、如蛆腐肉、高高举着印有无耻两个大字的奸商旗的、所谓海里的泥鳅蛤蜊们,是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个故事的。……
*
第16页,共29页。
第十六页,共29页。
……不用说,无论是刺客故事还是许由故事,都并不使人读了快乐。读后的体会很难言传。暗暗偏爱它们的人会有一些模糊的结论。近年来我常常读它们。没有结论,我只是喜爱读时的感觉。那是一种清冽、干净的感觉。他们栩栩如生。独自面对着他们,我永远地承认自己的低下。但是经常地这样与他们在一起,渐渐我觉得被他们的精神所熏染,心一天天渴望清洁。
是的,是清洁。他们的勇敢,来源于古代的清洁的精神。……
*
第17页,共29页。
第十七页,共29页。
……是的,没有今天,我不可能感受什么是古代。由于今天泛滥的不义、庸俗和无耻,我终于迟迟地靠近了一个结论:所谓古代,就是洁与耻尚没有沦灭的时代。箕山之阴,颖水之阳,在厚厚的黄土之下压埋着的,未必是王朝国家的遗址,而是洁与耻的过去。……
……那是神话般的、唯洁为首的年代。洁,几乎是处在极致,超越界限,不近人情。后来,经过如同司马迁、庄子、淮南子等大师的文学记录以后,不知为什么人们又只赏玩文学的字句而不信任文学的真实—断定它是过分的传说不予置信,而渐渐忘记了它是一个重要的、古中国关于人怎样活着的观点。 ……
*
第18页,共29页。
第十八页,共29页。
……中国给予我教育的时候,从来都是突兀的。几次突然燃起的熊熊烈火,极大地纠正了我的悲观。是的,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