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良渚文化时期三孔玉钺鉴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3,0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良渚文化时期三孔玉钺鉴赏.docx

上传人:63229029 2017/6/3 文件大小:2.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良渚文化时期三孔玉钺鉴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良渚文化时期三孔玉钺鉴赏倪建华关键词良渚文化玉器玉钺鱼鸟纹饰良渚文字内容提要良渚文化玉器中作为王权的代表三孔玉钺是首次面世, 该藏品以前所未见的大尺寸见长, 做工十分精良, 更可贵的是首次见到刻有鱼鸟纹饰和十分成熟的文字, 良渚文字的面世把我国文字的起源提前了至少一千多年, 是一件难得的孤品, 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藏品简介新近觅得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三孔玉钺, 尺寸最大处为 290*130*16, 重量 1300 克, 见以下照片:1 、正面:2 、反面: 玉钺的正面的鱼鸟纹饰和文字, 见以下照片 2 这个玉钺整体品相十分完整, 没有任何缺陷, 沁色自然, 刃口看上去十分锋利, 转角处圆角毫发无损, 如此完美的品相极为少见. 根据该藏品的尺寸, 我们用计算机 CAD 描述全部的尺寸如下图: 根据测量出来的尺寸, 如果采用 3D 打印技术, 复制该藏品可以与原样媲美, 由此可见四五千年之前先民的玉器制作技术已经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对于此件的命名亦颇费周折, 从图形来看, 应该是玉刀或者玉斧之类, 红山文化或者说齐家文化曾经出土一件三孔玉刀如下图片: 该玉刀尺寸为 180*79*7mm. 孔径为 5mm, 材料是岫玉无疑, 是否为礼器, 说不好, 陋见还是一件礼器而不是实用的玉刀, 对于本人的藏品而言, 有纹饰有文字, 应该是一件非常高贵的礼 3 器—权杖, 属于王权的象征, 本文在此命名为三孔玉钺。二、良渚文化玉钺的相关资料介绍良渚文化时期有不少的玉琮、玉璧和玉钺出土, 对于良渚文化玉器的表述较为统一的观点如下: 良渚文化是距今 5000 — 4000 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良渚文化于 1936 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 1959 年正式命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抵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主要是长江以南)。良渚文化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次胎黑土陶为主要特征,大量玉器出土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玉钺作为皇权的象征在良渚文化时期由从早期的石斧逐渐演变而成⑴, 在本藏品发现之前现有的玉钺都是以单孔为主, 尺寸一般都在 20 厘米以内, 少见附有纹饰的玉钺, 纹饰就发现的也都是是兽纹或神人兽面纹饰⑵, 作为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特征通常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玉料多来源本地,部分为软玉; 其二,大型玉器多为与宗教、祭祀和象征财富有关。装饰玉器多为小件,缺少生产玉工具; 其三,礼器玉器工艺考究,雕琢精细,打磨圆滑,出土玉器常出现“包浆壳”,也称“玻璃光”; 其四, 玉器纹饰多为剔地浅浮雕和阴线刻, 刻线呈细弧线和楔形, 显然是用坚硬的器具刻划而成; 其五,兽面纹、神人兽面纹饰尤其特殊,纹饰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很注重对称美; 其六,玉璧多为素面,雕琢粗糙。细化分析如下: 真正的优质良渚古玉,质地细密坚韧,玉器表面多泛出宝石光辉, 晶莹光泽。触之手感光滑,与人工上蜡和机器打磨的光泽不同。玉色以黄绿为基调,少量为谈赭红色。出土的玉璧、环等器面常有白色、赭色或墨绿色的盘状条斑,颜色驳杂,质地并不纯净。在工艺上有粗放和细致两种。制作精致的玉璧,表面光洁,轮廓线挺拔,转折圆润, 并且很少见到碾钻的痕迹;粗放型玉璧则厚薄不匀,边缘磨损,有明显的切割、旋钻擦痕。鉴定良渚玉器最主要的是要考察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