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旧村改造成就 “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旧村改造成就 “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doc

上传人:碧痕 2022/7/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旧村改造成就 “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旧村改造成就 “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
李 焱 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2005年8月完成旧村改造,成为试点村中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典范村落。完成旧村改造、发展起民俗旅游后,小村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了一倍,户均收入翻了一番。旧村改造成就 “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
李 焱 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2005年8月完成旧村改造,成为试点村中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典范村落。完成旧村改造、发展起民俗旅游后,小村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了一倍,户均收入翻了一番。目前,全村50名劳动力基本从事旅游业,,旅游综合收入510万元,,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 到2006年底,村级总收入670万元,经济纯收入289万元。

“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我家都住满了民俗游的游客,每年纯收入近十万元!”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村民杜桂凤高兴地告诉记者。
杜桂凤家和很多官地村人一样,傍着养有虹鳟鱼的小河,出门就可望到大山顶上的长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旧村改造以前,她家有13间平房,每个房间都用大通铺接待旅游客人,收费是每人每天5到10元。旧村改造实施后,她家把原来的平房改建成了2层小楼,每个客房都变成了配有电视、空调、卫生间的“标间”,收费提高到了100元/间。收费高了,游人却更多了。
在市、区、镇三级财政的支持下,官地村完成了供水、污水处理、电力等多方面的系统改造,还对每个“民俗旅游接待户”进行了烹饪、礼仪等培训。现在来官地村旅游的游客会发现,这里虽然仍是一派华北山村的传统风貌,但其生活条件已经与城里无异。

因地制宜改造

官地村座落在一个深山坳里。1993年开始开发的神堂峪风景区即位于官地村的东西两侧。风景区的开发给官地村带来了不少游客。从那时起,村中有人尝试着做起了民俗旅游接待。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住宿就餐,于是,以前只靠种点山果和粮食生存的村民们纷纷搞起了民俗旅游接待。自发的旅游接待发展起来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村落的规模、格局和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公共卫生设施和环境质量较差,垃圾和污水没有现代化处理手段,传统民居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严重影响了官地村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11月,“北京市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正式启动,官地村成为全市13个旧村改造试点村之一。2005年8月官地村完成旧村改造,成为试点村中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实现就地城市化的典范村落。
记者注意到,官地村依山而建,一条山坡贯穿全村,一道溪水与之“十”字相交。就在这山与水、纵与横的交错中,沿路绿化带、庭院和树木、农田及观光采摘园等错落交织。顺坡看去,农家小院是清一色的灰砖建筑,道路沿河谷一侧修成长城垛口的样式,整个村落的风格与相依相偎的山水长城十分协调。
走进官地村,路边一片由山石垒起来的“小梯田”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村支部委员毛仲领介绍说:“这是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量可达80吨。”据介绍,为了抓好试点改造,怀柔区在广泛征求专家与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科学规划、多方投入、培育产业、完善设施的整体改造模式。官地村改造的公共设施建设,完全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出资,总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