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比亚迪:挑战“相关性”极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亚迪:挑战“相关性”极限.doc

上传人:小舍儿 2022/7/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亚迪:挑战“相关性”极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亚迪:挑战“相关性”极限
程 序 吴国强 由最初的镍铬电池,到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再扩展到手机零部件,“袋鼠式有效复制” 造就了比亚迪在IT制造业的成功。现在,比亚迪已发展成为拥有IT零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的大型上市公态势,必然要开拓一个新的盈利利点。
掌门人王传福认为比亚迪拥有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有足够的实力开发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将是汽车领域发展的重点和趋势。2003年初,比亚迪以3亿元收购秦川汽车,正式挺进汽车制造业。
这个消息公布后,遭遇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对。基金经理们不相信比亚迪能在汽车制造领域取得成功,比亚迪遭遇了基金的联手洗仓,2天之内,比亚迪的市值蒸发了30%。
2004年4月,全国各地的100多家汽车经销商齐聚在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对新车进行试驾和评审,大家对比亚迪开发出的第一款车寄予厚望。
可是结果却令人沮丧。多数经销商认为这款车外观造型落伍,实在不令人满意,即使上市也不会畅销。
在当天的比亚迪高层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第一款车的表现很重要,做不好就回炉再造,直到做到好为止。就这样,投资上亿元的首款新车还没上市就夭折了。
三年磨一剑
设计是生产的基础,前期的设计水平不好,制造环节再好也会出问题。大型国际汽车厂商推出一款新车型,一般需要3到5年的时间。半路出家的比亚迪自己做新车型的设计和研发,既缺乏深厚的技术积累,耗费的时间也太长。鉴于此,比亚迪从国内外著名汽车厂商请来了大批退休工程师和其他资历深厚的技术专家,与技术新人一起开发,大大缩短了新车型的开发时间,并且培养了自己的技术队伍。
多年IT制造经验为比亚迪的汽车制造提供了大量借鉴,比亚迪在代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世界顶级客户产品的过程中,对方总是派出大批工程师进驻比亚迪的工厂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比亚迪人如何控制品质、如何严格流程管理,这让比亚迪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控制体系。比亚迪将这种品质控制体系复制到了汽车生产中,派驻大量人员到供应商的工厂,努力将品质控制和检验标准落实到最好。
2005年9月起,凝聚了比亚迪人智慧和汗水的F3在国内陆续上市。比亚迪汽车销售总经理夏治向媒体表示,“F3的设计开发全部是由比亚迪自己的研发队伍独立完成的,没有花一分钱去买别人现成的图纸,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F3一上市就获得了业界专家和市场人士的好评,成为当时国产车市场上的一颗新星。到2007年6月,F3总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车型。真可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2007年11月19日,比亚迪F3、F3R、F1、F6、F6DR、F8等六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除了F3R是F3的两厢款,其余的都是即将推向市场的新车。夏冶冰表示,“我带来的广州车展6款车型,每一款全新的车型都是独立的,而且是非常好的。”谈到2008年他说,“预计2008年汽车销售可达20万辆。”
国内汽车销售节节攀升的同时,比亚迪没有忽略对海外市场的开发。2007年, 比亚迪汽车出口突破1万辆,并计划在2008年或2009年把业务拓展到北美和欧洲市场。

双面枭雄

如今的比亚迪已发展成为拥有IT零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大产业的大型上市公司。从IT到汽车,比亚迪又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