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消风散治疗风瘾疹体验.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风散治疗风瘾疹体验.doc

上传人:apanghuang13 2017/6/4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风散治疗风瘾疹体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消风散治疗风瘾疹体验【摘要】风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称隐疹, 老百姓称之为“鬼风疙瘩”。病因较复杂,诱发因素多,特殊免疫等疗法尚不能广泛应用,根据中医理论研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 辨证分型, 找出病因, 在临床上应用消风散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可达到固本正气,祛邪除风,调和营卫的目的,效果尤其显著。【关键词】风瘾疹辨证论治风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 以发无定处, 忽起忽退, 来去迅速, 瘙痒无度, 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点, 历代医家有隐疹, “风瘖”等名,俗称“风疹块”,相当于现代医学荨麻疹。隐疹之名,首先见于《素问· 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风瘙隐疹候》“邪气客于肌肤, 复逢风寒相折, 则起风瘙隐疹”。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 汗出当风, 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 则生瘖, 状如麻豆,甚者渐大。清《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简称瘖,说 2 “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阐明了它的发病之因, 笔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并根据中医理论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研究,探析如下。 1 辨证诊治 风寒型风疹色淡微红,部位以头面、手足部为重,遇风遇冷加剧,得热则缓,日久手洗凉水亦起,冬重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迟缓。 风热型风疹色红, 遇热加剧, 得冷则减, 发于上半身背腹部位多见, 兼咽喉肿痛, 脉浮滑数,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 风湿型风疹色淡, 微现水肿, 或有水疱, 阴湿环境中发生,舌淡苔薄白腻,脉动弦滑。 血热型疹子夜间发作较重, 先则皮肤灼热刺痛, 搔抓后随起风团及划痕, 心烦不宁, 口干思饮, 舌红苔净, 脉弦滑数。 血虚型年老体弱之人, 疹色淡红, 日轻夜重, 劳累加重,舌淡苔薄白净,脉弦细。 3 脾胃型脾胃气滞者,发生风块的同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 舌淡苔薄白, 内有虫积者, 舌有白花点。脾胃蕴寒者, 疹块迭发不愈伴有形寒肢冷, 四肢不温, 脘闷纳呆, 神疲乏力, 腹痛便泄, 口不作渴等证, 舌淡苔白, 脉动沉细缓。 血瘀型风疹黯红, 面色灰黯, 口唇色紫, 亦发于腰带、表带受压之处(压力性荨麻疹) ,舌质紫或见瘀斑,脉动细涩。 冲任不调型大多于经前二、三天, 风疹发多, 经净后渐轻或消失, 以少腹腰骶, 大腿内侧多见, 下次月经来临复又发作,舌紫苔净,脉动弦细,多见于月经疹。本病病因较为复杂,从现代医学研究, 该病属于变态反应疾病, 由于引起变态反应的因素较多, 特殊免疫疗法应用不广泛,应用中医中药,效果尤为显著。由于个人禀性不耐, 饮食不慎, 辛辣刺激或空气污染、生物制品、精神因素、寒凉等诱发; 或由风寒所袭, 营卫不和, 或日久表虚卫外之气不固, 寒邪侵袭而致; 风热之邪客于肌表, 伤及营卫,营卫不和,郁于肌肤,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而致, 4 或由饮食失调, 脾湿生风, 内食发物而致; 或由精神因素心经有火,血分有热,血热生风所致;血虚之人,肝失所养, 则风从内生,血虚生风所致。治疗上风寒型宜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 风热型宜祛风止痒,风湿型宜健脾胜湿,祛风止痒,血热型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若脾胃虚寒者, 宜温中健脾, 调和营卫; 血瘀型宜活血祛风,冲任不调型宜调摄冲任。辨证分型, 是为治疗而进行的分别论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