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试论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 社区养老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 社区养老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6/4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 社区养老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中国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社区养老的论文论文关键词: 社区养老必要性可行性路径选择论文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机构养老面临尴尬的境地,社区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和选择,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为此,就要采取措施推进社区养老。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人口的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被西方世界称为史无前例的社会危机。现在全球 60 岁以上的人口正以每年 % 的速度增加, 1950 年 12 位在职劳动者养活 1 位老人,现在全球每 9 个在职者养活1 位老人,联合国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将会面临 4 个中青年养活 1 位退休者的境况,到时候老年人第一次超过儿童的人数。依据联合国相关规定,一个国家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 7% ,或 60 岁以上的老人超过 10% ,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 20 世纪末,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 10%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步人老龄化阶段。据前不久公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 2005 年底,中国团岁以上的老年人近 亿,占总人口的 1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到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 亿, 比重增长到 16% ,本世纪 40 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的高峰平台, 60 岁以上老人达 亿,比重达到 30% 。. 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1. 起步晚,发展快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我国是在 20世纪末步人老年化的行列的, 70 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数目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统计,世界上进人老年型国家的国家,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所需要的时间: 日本为 25 年, 英国为 45 年,美国为 60 年,瑞士为 85 年,法国为 115 年,而我国仅用了 18 年。 2. 超前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不同步的,有较大的偏离和超前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是老龄化进程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很高水平,基本完成现代化以后才开始出现老龄化问题的,即“先富后老”。他们一般都是在人均 gdp 达到 4000 元美元左右的时候,进人到老年化国家的行列的,其他发展中国也是在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左右,而我国在人均 gdp 还没有达到 1000 美元,就“未富先老”了。二、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分析—两种养老模式的乏力(一) 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面临挑战老年人的需求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作为纽带的家庭,不仅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情感的主要寄托。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讲究孝道的社会,所谓“百行孝为先”,中华民族有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样一个注重亲情、孝道的国度里,家庭养老显然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替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