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试论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6/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论文关键词:儒家道德规范血亲道德团体道德社会道德摘要:儒家的道德规范足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体系,由血亲道德、团体道德、社会道德三层次组成。儒家从血亲道德出发,以团体道德为依托,以社会道德为落脚点,追求三种道德而为一的终极道德。东周时期,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各诸侯国之间战争连绵,天下大乱,礼崩乐坏,人们失去了约束和评判标准,臣轼君、子拭父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一困况,诸子从人际关系人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道家消极地提倡“老死不相往来”,否定人际关系; 墨家超前地倡导“兼爱”,脱离了社会现实; 法家偏激地强调严刑酷法,忽视了人性。唯有儒家能积极地从社会现状出发,针对各种人际关系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规范。如处理父子关系的孝、慈,处理兄弟关系的梯、友、恭,处理君臣关系的忠,处理朋友关系的信等等。这些规范不仅是内、外两个方面的统一体,更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个人到天下的有机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依据其适用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以孝为核心的血亲道德,适用于和个人有血缘关系的群体; 以礼为核心的团体道德,适用于和个人发生直接关系的群体; 以仁为核心的社会道德,适用于整个天下。这三个层次是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整体。 1 、以孝为核心的血亲道德是这个体系的出发点,仁、礼都是由其衍化出来的。. 由于 2 、以礼为核心的团体道德是这个体系的依托。在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关系并不只是自己的血亲关系,还包括其它各种关系,其中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而那些直接的团体关系既不像血亲关系那样狭隘,又不像社会关系那样空泛。儒家就是以这种关系基础上的团体道德为依托,来实现血亲道德的升华和社会道德的确立。而礼本身的特殊性,使得这种作用更加突出。相比其它道德规范,礼的外在性和具体性非常明显,它侧重于从外在环境来促成关系的协调,侧重于从具体的规定来达到这一目的。当儒家将孝、仁等道德规范融人礼后,礼不仅在自身上得到了升华,而且也成为其它道德规范的外在形式,成为它们的判断标准。儒家就是以礼为依托,告诉人们何为孝、仁,怎样达到孝、仁,使这些规范由内在情感转变为外在规范,由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所有道德的实现必须以礼为表现形式。《论语· 为政》载:“子日:‘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 颜渊》亦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3 、以仁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是这个体系的落脚点。儒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调节所有的关系,社会成为他们理论、思想的最终落脚点。他们重视孝、佛等道德规范,从一开始就落脚于整个夭下,他们要做的是将这些规范应用于相应的人际关系,他们是从社会来重新阐释和倡导这些规范的,使其在保留本有特征的基础上,融人更多社会因素,成为天下通用的规范。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为政》载:“或谓孔子日:‘子奚不为政?’子日:‘《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只要行孝,天下就能大治。“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在这个体系中,儒家的修养方式是由血亲道德到团体道德,再到社会道德。这体现了儒家“以己推人”的方法。儒家认为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必须由个人来实现,倡导通过个人自我修养来达到,由自身推到宗族,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