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诗词赏析:王维《西施咏》.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赏析:王维《西施咏》.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2/7/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赏析:王维《西施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词赏析:王维《西施咏》


西施咏
唐代: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力,有色者就有多么珍贵,如此的规律适合于说明历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珍贵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示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头,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觉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珍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全部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爱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的西施。


诗的最终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简单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知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行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的确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四周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觉后,四周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创作背景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蔽着政治危机:*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靠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鉴赏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觉世感愤不平的挖苦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状况:一是一般人难于区分好歹,一旦美妙事物被发觉后,大家才惊讶地感慨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原来也寻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鄙视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