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诗词鉴赏:李白《秋下荆门》.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词鉴赏:李白《秋下荆门》.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2/7/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词鉴赏:李白《秋下荆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词鉴赏:李白《秋下荆门》


秋下荆门
唐代: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译文
秋霜落在荆门,

诗词鉴赏:李白《秋下荆门》


秋下荆门
唐代: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译文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巡游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解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平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鉴赏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辞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向往,对新颖而美妙的世界的梦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闹地追求抱负中的将来。诗中洋溢着乐观而浪漫的热忱。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特别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其次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平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其次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家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