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画角的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画角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7/4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画角的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画角的教学反思
画角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利用活动角引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相识,加深对角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各种角的特征的学角、周角的大小,提法:
1、用直角三角板的一个60°角来画,先画一条射线,然后把三角板的60°角的一条边与射线重合,角的顶点与射线的顶点重合,画出另一条边,这样60°角就画好了。
2、用量角器画。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放在射线上面,留意:量角器的中心必需与射线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找到60°的刻度,打上圆点,最终把它与射线的顶点连起来。
从学生展示的状况来看,他们已经能用已有的学问解决问题,比如:干脆用三角板来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也来自于量角的方法,他们已经具备了迁移学问的实力。只是在用语言描述时差强人意,不是很精确,可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出来了,就是很大的进步,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对于画角的方法,我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概括,主要是为了大部分学生驾驭画角的方法,在思路上能更清楚一些。学生学会了量角以后,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你能试着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吗?120°、105°、75°、135°、15°、150°,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利用两个三角板中的度数就可以拼出来了。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画角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实际状况敏捷选择,把学问学活。当然,在简洁的学问也有学生还是不懂、不会做。这也正是我们须要在教学中考虑的问题: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寻求适合每个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画角的教学反思4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角的画法的探究必定会引起极大的爱好。在课堂起先,通过回忆前面所学学问,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出角的度数,还能帮助我们精确地画角,“你们情愿试试吗?”自然过渡到今日所学的学问点。
在组织学生驾驭“画角“这个学问点时,先让学生小组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进来,在互动中对整堂课的学问点进行梳理,使学生的大脑中零散的学问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坚固的印象。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为理念,利用学生的差异,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辩、互补,在相互纠偏、自我梳理中得出结论。
对于一些特别的度数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来画,但对于一般的角我们就只能用量角器来画。下面大家思索怎样画一个65度的角?
(小组沟通、生汇报)
1:我们可以先画一条边,然后画另外一条边。
2:怎样才能在65度的前提下画另一条边呢?
3:我们可以拿量角器量出来。
针对学生们的争辩,我起先总结画法。最终,让学问得到了升华。把画角的方法编成一个顺口溜,再一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学问有一个彻底的理解。



小小角,真简洁,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教学教化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觉、探究、探讨,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简单驾驭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的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智能结构。

画角的教学反思5
材中支配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我觉得一节课里要驾驭的学问点太多,学生确定接受不了,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在教学画角时,我让学生依据导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究画法。从大展示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家庭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细致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是被动的接受学问,没有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似乎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学问很好的汲取并内化,驾驭得并不坚固,所以导致家庭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