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丁鹤年的赠答诗.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丁鹤年的赠答诗.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7/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丁鹤年的赠答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丁鹤年的赠答诗
 
 
【摘 要】赠答诗发源于先秦,兴盛于魏晋,元代亦有不少赠答诗。丁鹤年是元末明初的回族诗人,他大半生都是在辗转漂泊之中度过的。他交游唱和频繁,在他现存诗歌中赠答诗的比重最大,交游对象涉及广,内容、风格多样阳王赛典赤之孙,赠答的对象具有亲人、王公贵族双重身份。

观丁鹤年赠答诗的具体内容,有对赠答对象的真心赞扬,如《赠戴原正》:戴生眼如电,读书夜忘眠。清晨盥栉罢,起居慈母前。母身康宁子心喜,读书还向书帷里。缀文调膳秋复春,凤凰符彩驺虞仁。天心一回,四海平治。明堂抡材,清庙需器。栋梁瑚琏宁汝弃?[4]12
诗人结合戴原正自身情况,对他的学识、品行进行赞扬。描写了戴原正的好学之心及学****天赋,通过对日常起居的描写表明了戴原正对母亲的孝心,又化用《诗经》中《驺虞》的篇名,赞扬了戴原正的美好品德和仁爱之心,既是对戴原正栋梁之才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大好仕途的期望。这类的赠答诗还有很多,在他以僧道为赠答对象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赠玄漠炼师》,对道士玄漠进行了外貌、本领、品格上的描绘与颂扬。
除了对赠答对象的赞扬,丁鹤年还在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写不舍与思念之情,如《送四兄往杭后寄》:临别强笑言,独归情转哀。离魂凄欲断,孤抱郁难开。太守堤边柳,征君宅畔梅,过逢如见忆,烦寄一枝来。[4]16
诗题点明了写作背景,首先叙述送别四位兄长去杭州时的情景,“强笑言”表明了离别之悲,却又不敢表露出来;等回返之后悲伤的情感才敢表露出来,凄凉忧闷,孤身一人又无法排解,寥寥数语却直白感人。诗歌下阕由抒发离别之悲转为对远方情景的想象,场景转到四位兄长在杭州时的情形,想象着西湖附近的柳树和梅花,若是兄长想起了远方的自己,便寄一枝过来。南北朝时期陆凯曾在《赠范晔诗》中写:“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明显化用此句,以一枝柳与一枝梅象征兄长对诗人的挂念。诗歌写诗人对兄长的思念,末句却在想象对方同样也在挂念自己的场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表达感情委婉曲折。
或在诗歌中写自己对现实政治的关心、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如《寄胡敬文县尹》:湖北衣冠蔼士林,十年兵革尽消沉。昆冈火后馀双璧,锦里书回抵万金。凫舄趋朝天阙近,《霓裳》度曲月宫深。谁知海上垂纶者,去国长悬万里心。[4]24
诗人在题下自注:“胡遂初真人海上漕舟北还,得应奉兄书,云湖广亲友兵后仅二公,寄以诗。”表明这首诗作于湖广战乱之后,这首诗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丁鹤年是色目人中的官宦家庭出身,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但他受的儒家思想关怀现实人生的态度感染了他,他忧国忧民,同情民生疾苦。这样的情绪体现在了这首诗中,诗人写湖广因战乱人才凋敝、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而统治者却知寻欢作乐,不为百姓安危着想,讽刺辛辣强烈。末句“去国长悬万里心”表明作者虽远离朝廷,却关心现实,担忧国家。这首诗既为赠答诗,也是作者忧国忧民的宣言诗,诗人通过对外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衔接自然,气势浩大,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出来,艺术感染力强,增添了诗歌的思想硬度。
或写对现实的逃避。丁鹤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力改变之时,诗人便会选择逃避社会现实,在丁鹤年赠答诗《逃禅室卧病有怀故乡柬诸友生》、《白云精舍诗为诸暨上人赋》中,或写无奈逃避现实,或写不受外界干扰的洒脱之情。
或与友人相互赠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