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doc

格式:doc   大小:2,09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2/7/4 文件大小:2.0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admin
人文景观, 古典建筑
07-29
805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古镇位于江浙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西塘古镇
admin
人文景观, 古典建筑
07-29
805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
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型,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
美人靠
俗话说“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据说最早的美人靠是吴王为了讨好美女西施而建的,大家看此靠的形状象不象“鹅项”?西塘方言中“鹅项靠”与“吴王靠”是谐音,有人称之为 “吴王靠”,后来此样式在江南一带的临河建筑中广为运用,现在的美人靠也是“每人靠”,每个人都能靠!
河埠
河埠不但是人们停泊船只、交易商品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取水、洗涤物品的所在。主妇们在这里浣衣洗米,在这里张长李短。即便是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依然有镇民们尤其是年长者,喜欢并****惯使用河水。比如洗床单,用木槌重重地捶上一阵后,投在河里大力甩动漂洗,又快又节省。以前买东西极为便利,只要听到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走下河埠,上船讨价还价,成交后提着东西回屋去。还有更省力的,有些主妇在小楼上用绳系着个篮筐,把钱放在里面吊下去,成交后再把菜果和油盐酱醋吊上来。这种足不出户的采购方式,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
船鼻子
河埠与船只的关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您就可以发现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缆绳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只。这就像绳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样,所以孔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