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顾况的诗词《过山农家》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顾况的诗词《过山农家》赏析.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2/7/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顾况的诗词《过山农家》赏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页 /总页数 4 页
顾况的诗词《过山农家》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过山农 第2页 /总页数 4 页
顾况的诗词《过山农家》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前两句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
后一幅,即次句“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第2页 /总页数 4 页
扩展阅读:顾况的生平介绍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而根据最新蒋寅、赵昌平诸人的研究,顾况直到元和末年尚在人世。
第3页 /总页数 4 页
  扩展阅读:顾况的诗作特色
顾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