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apanghuang26 2017/6/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临床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38 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急性乳腺炎【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疗程。方法将 75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8 例, 对照组 37 例,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结合针灸加手法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感染疗法, 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 ,对照组治愈率 % ,经卡方方检验,χ 2 = , ,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治愈率+ 好转率) 治疗组 100% , 对照组 % , 经卡方检验,χ2 = , , 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愈患者中,通过对疗程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加手法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优于单纯抗感染疗法。关键词针灸手法抗感染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 属中医“乳痈”, 又俗称奶疖, 多见于哺乳期的初产妇, 是一种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初期表现为乳头皲裂、疼痛,哺乳时疼痛加剧,以致产妇惧怕或拒绝哺乳,而 2 出现乳汁郁积、乳房胀痛不适或有积乳的块物。局部可以出现红、肿、疼痛、压痛或痛性肿快。感染严重者, 炎性肿块增大, 可有波动感, 并可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全身表现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增高等。其治疗方法以抗感染为主,我科近 10 年来采用抗感染的同时用针灸加手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75 例患者均为女性, 均发病一周以内来就诊, 年龄最小 22 岁,最大 37 岁,平均年龄 27 岁,气滞热壅型 22例( % ), 热毒炽热型 35例( % ), 正虚毒恋型 18 例( 24% ) ,接诊时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5 天,平均 天。将 75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8 例,对照组 37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 具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痈诊断标准。(1) 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 皮肤不红或微红, 排乳不畅, 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 肿块变软, 有应指感。(2) 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3 )患者腋下可有核肿大疼痛。 3 (4) 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 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5)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临床症状及体征乳汁郁积、乳房胀痛不适 74例( % ) ,局部出现红、肿 61 例( % ) ,寒战、高热、白细胞增高 67 例( % ) ,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 56 例( % ) ,乳头皲裂、疼痛 32 例( % )。 治疗方法 75 例患者均采用青霉素 640 万U 加入 5% 葡萄糖 500ml 中静滴, 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先锋霉素 V4g ,每日 1次, 治疗组再用针刺加手法治疗, 取穴: 肩井、内关、足三里,用 30# 寸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肩井直刺 寸, 慎不可深刺,内关、足三里直刺 寸,得气后用泻法,留针 20min ,针刺后采用揉法在肿块周围按揉 20min ,每日 1 次。 2 结果 疗效评定参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