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静脉采血后止血方法的应用与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静脉采血后止血方法的应用与研究.doc

上传人:apanghuang41 2017/6/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静脉采血后止血方法的应用与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静脉采血后止血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大鱼际按压、拇指握压、三指按压法止血在静脉采血后防止针眼处出血、血肿、淤血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对 830 例肘窝处静脉采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上方皮肤;拇指握压法: 用拇指指腹沿静脉走向压在穿刺处, 其余四指握在肘关节上; 三指按压法: 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穿刺处, 采血后用消毒小方纱压在穿刺处, 之后由患者按示范动作自己按压针眼处 3~ 5min , 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大鱼际按压法局部发生出血、血肿、淤血的总例数比三指按压法及拇指握压法明显减少( P均 ) 。结论大鱼际按压止血法优于拇指按压法、三指按压法是肘静脉采血止血最理想的方法。【关键词】静脉;血样采集;止血技术;对比研究在临床工作中,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一般由夜班护士在早晨病人空腹时采集, 而此时护士工作较多, 采血后往往是告知病人如何按压后就离去,常常出现拔针后针眼出血、血 2 肿、皮下淤血等现象[1]。如何杜绝此种情况发生, 保证采血后穿刺处血管不受损伤,笔者自 2006 年1 月~ 2007 年6 月在对患者采血结束后, 分别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拇指握压法和三指按压法三种不同方法对穿刺点止血情况进行了实验观察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 830 例均为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 年龄在 18~ 85 岁,其中女 405 例,男 425 例。所有接受观察的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和使用抗凝药物治疗。 观察对象①意识清醒,能正确表达、配合,无血液系统疾病;②采血处为肘窝处静脉;③采血用物为一次性采血抽真空试管和 7 号针头。 方法采血结束时,在拔针之前护士先给患者示范选择针眼的按压方法, 大鱼际按压法: 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上方皮肤; 拇指握压法: 用拇指指腹沿静脉走向压在穿刺处,其余四指握在肘关节上;三指按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压在穿刺处。采血后用消毒小方纱压在穿刺处, 之后由患者按示范动作自己按压针眼处 3~ 5min 。为了使针 3 眼部位穿刺静脉血液的通畅回流, 要求患者在握压或按压针眼时使用中等程度的力量, 不要屈曲肘关节, 嘱患者在床上躺着休息 5~ 10min ,护士在交班前观察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的感受。 2 结果三种指压止血情况比较:大鱼际按压法出血、血肿及淤血总发生例数比三指按压法及拇指握压法明显减少(P均 ) ,而拇指握压法亦优于三指按压法() ,见表 1。表1 三种指压的止血情况比较(略) 与三指按压法比较,a:χ 2=,c :χ 2= ,P均 ; 与拇指握压法比较, b:χ 2= , 3 讨论 止血误区我们常见的止血误区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按压部位不准确,拔针后往往只压住了皮肤上的穿刺点, 而漏掉了血管穿刺点, 造成皮下持续出血或者是三指按压的力度分散; ②指导患者按压力度不够,未达到有效止血;③ 4 按压时间不够。护士因工作繁忙在采血完成后往往只交待患者按压时间, 而没有进行观察, 导致不能有效止血, 引起出血、血肿、皮下淤血。 出血、淤血不良后果血肿和淤血刺激局部组织、神经引起局部疼痛不适, 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痛苦, 并且带来恐慌。皮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