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行IABP的护理观察作者:马俊霞李典慧宋兰兰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救治急性心绞痛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 55 例应用 IABP 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 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 55 例患者应用 IABP 天数为 3~ 16天, 其中 52 例好转出院,3 例死亡。结论: 采用 IABP 综合护理措施, 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 55 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 42例,女 13 例;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36例, 急性下壁心梗15例, 右室梗死8例; 经处理恢复窦性心律后应用 IABP 。 IABP 应用天数为 3~16 天。其中 52 例好转出院,3 例死亡。 2 2 术前准备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工作、家庭、社会及经济状况,确定护理问题。因为过度紧张、焦虑、烦躁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 血压上升, 脉搏增快, 易诱发心绞痛, 导致梗塞面积扩大, 心力衰竭加重[1] 。 3 术后观察与护理 一般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整洁的环境。每2~4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 并维持舒适的体位。 基础护理带有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行 IABP 时,应认真做好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除气道内痰液, 定期行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内分泌物吸入肺内引起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有利于肺膨胀, 充分气体交换, 增加肺泡的通气血流比值, 同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 病情危重不能更换体位者,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当循环稳定后及时变动 3 体位, 减少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但注意避免插管肢体屈膝屈髋, 防止反搏管打折。 心电监护正确选择电极片粘贴部位, 并牢固固定, 选择一个 R波向上的最佳导联, 以便触发 IABP 球囊充盈的周期, 同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当心率 150 次/ 分或 50次/ 分时, 球囊反搏无效,或 RS 波波幅 mv 时, 不能有效触发球囊周期性启动, 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纠正, IABP 停止搏动不能大于 30 分钟, 以防血栓形成或加重循环衰竭。 观察患侧肢体每1 小时观察1 次足背动脉搏动, 肢体皮肤温度及湿度、颜色、伤口有无渗血, 并与健侧肢体做比较。 4 病情观察病人需作留置导尿, 每小时测记尿量( 尿量必须 30ml/ h) 。并作 24h 进出量的记录。同时, 血气的测定可以监测缺氧和酸中毒的严密程度, 并可观察疗效, 以助治疗。维持静脉输液通畅, 按医嘱给予血管活性物质, 使用微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鼓励病人及时诉说胸痛、胸闷以及肢体各部位有否 4 疼痛、麻木或针刺感。严密观察 IABP 是否有效, 有效指征如: 心输出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压以及肺毛细血管嵌压下降、胸痛减轻等。 5 气囊导管的观察与护理防止气囊导管移位、脱落、堵塞,加强巡视、床边交接班, 穿刺部位用针线缝皮打双结固定并用敷料粘贴, 远端导管则用宽胶布粘贴或用绷带固定在大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