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模式强调动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是由于各种动机是的是与非,对与错。它代表理想而非现实部分,超我努力追求完美,而非快乐。它也是传统价值与社会理想的代表,代表社会规范和要求。超我主要来自父母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这三种构成: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着。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只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有限的表现。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中,这三种人格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的,否则必然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本我相当于一个非常任性虚荣漂亮的老婆,自我相当于老公,而超我却是个严厉的老婆婆。当这个漂亮的老婆无理取闹的时候(比如对生活要求过分奢侈,不顾家庭的经济条件虚荣攀比)做老公的就要受罪了,一方面要根据家庭的现实经济条件尽量满足老婆的要求,不能让老婆太受委屈,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老妈的性格、脾气和秉性必要时还要请求老妈首肯,因为搞不好就要引火烧身大难来临,老婆和老婆婆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形容的死对头
笔者认为:以“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构成的人格结构三要素,不是一经形成就始终不变的,而是伴随着人格的不断成长而逐步的发展、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直至成熟、稳定、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过程。这进一步说明了人格是连续的、发展的;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是社会性的人格特征。
荣格指出:“在人的整个一生当中,他所应该做的就是在现有的人格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他的多样性、连续性与和谐性,小心谨慎的不让它们成为彼此分散的、各行其事的、相互冲突的矛盾系统。
3、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他把人的一切行为动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涂上了性的色彩。他认为,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的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力,叫“力比多”,又称性力,它是一种力量、一种本能。这种性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和行为发生的主要基础。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时期开始到青春期共划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性活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今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其中,儿童早期的经历对一个人将来的心理发展是至观重要的。
(1)口欲期(0—):此期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活动,快感来源为口唇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这一时期婴儿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避免怀疑感和不信任感。如果口腔刺激满足不恰当,过多或过少,就会形成口唇期人格。过多就会形成一种纠缠人或依赖人的人格;若满足过少就会形成一种紧张和不信任的人格。这样的人即使过了儿童期仍然喜欢吃手指,到了成人则喜欢吸烟、喝酒、特别喜欢吃零食、爱唠叨等口腔活动。在弗洛伊德看来,成人乐观、开放、慷慨等积极(人格成长的一面)的人格特质和悲观、被动、猜疑(人格消极的一面)等消极人格特质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2)肛欲期(8个月---3岁):此期主要是婴儿要接受大小便的排泄训练,快感来源的大小便的忍受和排放。主要生理活动是括约肌紧张的训练。在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主感、避免羞耻和怀疑感。儿童通过要学会自如的控制与收放自己的括约肌,学会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