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级B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
基础理论知识
考点简析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的,它的名称是ENIAC。
(2) 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的依据是: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件。
(3) 计算机的发展划分四代:电子管(1946—1958)、晶体管(1958~1964)、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1965~1971)、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1971年至今)。
(4) 新一代计算机系统的本质是:智能化。
(5) 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工作全自动、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6) 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实时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家庭管理与娱乐。
(7) 信息技术:英文缩写为IT
(8) 计算机的分类: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按使用范围分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其性能分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
(9)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
(10)不同进制之间的运算(B:二进制,Q或O:八进制,D:十进制,H:十六进制)
①非十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
②十进制转换为N进制:整数部分:除N取余,小数部分:乘N取整;
③二进制转换为八(十六)进制:三(四)位一并;
④八(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一分为三(四)。
(11)二进制整数后面增加n个0,相当于扩大2n倍,同样减少n个0,相当于缩小2n倍。
(12)不带符号整数用8位二进制表示,其范围:00000000-11111111,用十进制表示为:0~28-1即0~255;带符号整数用8位二进制表示,其范围:11111111~01111111;用十进制表示为:-(27-1)~ +(27-1),即-127~+127,其中:+用0表示,-用1表示;
负整数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原码、反码、补码,如:
(-43)原码=10101011 (-43)反码=11010100
(-43)补码=11010101 (+43)原码=(+43)反码=(+43)补码=00101011
(13)西文:用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表示;它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国际能用的7位码,规定用7位二进制表示,共可表示27=128个不同的符号,其中有95个可显示(打印)字符,如A: 100 0001 (其十六进制为41,十进制为65);小写的a :110 0001(其十六进制为61,十进制为97);注意:字母大小字之间十进制差32,十六进制差20;由于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1B=8b),故在其最高位加0,变为八个二进制来表示:A 0100 0001; a 0110 0001 ;所以ASCII的最高位一定为0,存储一个西文占一个字节(1B);扩展的ASCII用8位二进制表示,共可表示28=256个不同的符号。
考试题型:B的ASCII为42H,问f的ASCII为多少?(66H)
(14)中文:用GB2312-80标准,它规定选出7445个符号,其中汉字6763个,其它字符682,汉字分为一级汉字3755个,按拼音序排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部首序排列,排在94行、94列的平面上,其中行号又叫区号,列号又叫位号,区号与位号合并在一起称为区位码(区位码用十进制表示,行号或列号不足两位高位用0补足);由于西文用七位二进制表示,故中文用双七位二进制表示,如:大:20行,83列:其区位码:2083,区号与位号各加32以后得到的双七位二进制编码叫国标码,大:区位码: 0010100 1010011;其国标码为: 0110100 1110011,在其每个字节的最高位加0,得到的双八位二进制编码,即国标码: 00110100 01110011,由于西文与中文在计算机中混合存放,这样一来,如用国标码表示中文,计算机就无法区分它是一个汉字,还是两个西文,故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中的最高位0改为1,称为机内码,即国标码的每个字节加128得到机内码,则“大”的机内码:10110100 11110011,故汉字以机内码存储,存储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2B)。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的关系如下:区位码的每个字节+32→国标码,国标码的每个字节+128→机内码(均为十进制)。
汉字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编码:
机内码(内码)--用于存储、处理汉字;
输入码(外码)--用于输入汉字;
输出码(点阵、字型)--用于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