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治疗性疫苗
MARKETING
*
1、免疫原的选择与优化
治疗性疫苗所用免疫原的选择需在深入研究治疗对象的免疫应答基础上选定。根据病原学的特点,一般选用的微生物抗原应为能引起中和性抗体及可诱生杀伤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24病毒样颗粒、重组的金丝雀痘病毒gp160等疫苗均仍在研究中。
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Valentine等已报道,用多种药物先治疗,再用灭活、但去除了gp120的疫苗免疫,可诱生强而显著的对p24的细胞增殖应答。这些发现又一次激发了对HI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热情。
3、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可引起皮肤疣,生殖道疣等,其中的某些类型是潜在的致宫颈癌的病毒。1999年已报道美国学者用HPV的L2E7融合基因表达蛋白治疗25名生殖道疣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应用重组表达的HPV蛋白与Aldrogel(氢氧化铝类)共免疫,25名患者在治疗后8周完全清除了生殖道疣。
(四)裸核酸型治疗性疫苗
(naked nucleic acid)
1993年经Merck公司在流感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中证实,裸DNA确有免疫原性后,已成为全球疫苗研究的最热点。作为治疗性疫苗,裸DNA已被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传染病等。
1、裸核酸作为治疗性疫苗(DNA疫苗)的优点
(1)诱生表位-靶向免疫应答
(2)扩大免疫原性的幅度
(3)诱生CTL
(4)便于加入免疫调控因子
2、DNA疫苗用于肿瘤治疗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使其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从而可诱生炎症反应或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的效果。
由于肿瘤中很少具有特异性抗原,因此只能用转染细胞因子的基因进行研究。
在肿瘤DNA免疫治疗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多次注入转染的基因细胞后,是否会引起对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而失效或造成不良后果。
3、DNA疫苗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
为研究DNA免疫是否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学者们用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EAE),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模型进行了研究。
实验证明,用针对致病V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或用致病性TCRV区的抗原决定簇合成肽免疫,均有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EAE)的作用。
这一结果显示DNA免疫在自身免疫病中可使TH1类免疫应答向TH2类免疫应答转化,从而对具有对多发性硬化症,青年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4、DNA疫苗用于治疗结核病
对于DNA免疫预防结核病的研究,在小鼠中显示了很好的效果。
Tascon于1996年用编码分枝杆菌65kDa热休克蛋白(hsp65)的质粒DNA免疫小鼠,动物不仅可诱生特异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还可抵抗用结核杆菌的攻击。
DNA免疫所获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与用卡介苗免疫的效果相同。用hsp65蛋白免疫鼠则无此作用。
用编码分枝杆菌另一种蛋白(36kDa富含脯氨酸)的DNA免疫也对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当以hsp65DDNA和IL-12DNA联合免疫则反而效果下降,说明互相有拮抗作用。当先用化疗,再用DNA免疫,则可清除结核菌,诱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5、DNA疫苗用于治疗艾滋病
用编码HIV的gp160的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在动物中可诱生抗体。在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模型中,HIV DNA免疫也显示有一定疗效。
Calarota等(1998)用编码HIV调控因子的基因组建的DNA疫苗治疗了9名无症状的HIV感染者,结果8名患者产生了特异的CTL,并且未发生副反应。
MacGregor等(1998)对15例无症状的HIV感染者,用编码env和rev的DNA疫苗进行了注射。有些患者出现了gp120的抗体或对gp160的CTL。
临床显示DNA免疫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免疫原性。
第三节 乙型肝炎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
( Curing vaccine of Compound HBV )
一、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
80年代初国外已有报道用乙肝预防性疫苗治疗HBsAg阳性儿童,无症状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均被证明无效。
从90年代初,法国学者又开始了用预防性疫苗治疗乙肝患者的研究。1994年Pol等用重组GenHavacB疫苗(CHO细胞表达)的HBsAg+PreS2,20μg/次,每月一次,共三次,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以后进一步用疫苗治疗加用干扰素,结果32名患者31%血清HBVDNA转阴,4名降低(13%)。
此后,巴斯德研究所开展了多中心双盲对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Coullin等于1999年已报道在治疗者中,27名患者中的7名出现了对HBsAg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及释放更高的TH1类的细胞因子。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