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斜视检查第一节斜视的一般性检查适应症 1. 判断有否斜视。 2. 明确隐形斜视或显性斜视。 3. 鉴别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 4. 明确斜视的方向。 5. 判断交替性斜视与单侧性斜视。 6. 进一步名确外斜视、内斜视的分类。 7. 了解注视眼。 8. 检查是否 A-V 征。 9. 指导手术治疗。禁忌症无。操作方法及程序 1. 询问病史,进行眼部常规检查。 2. 进行知觉状态检查。包括视力、屈光状态、注视性质、双眼视功能。 3. 斜视定性检查。有否斜视; 真斜视、假斜视; 隐形斜视、显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斜视的方向: 内斜、外斜、垂直斜(上斜、下斜); 交替性斜视、单侧斜视; 间歇性外斜、恒定性外斜; ------------------------------------------------------------------------------------------------ ——————————————————————————————————————调节性内斜、部分调节性内斜、飞调节性内斜;注视眼; A-V 征。 4. 斜视定量检查。参见下节。 5. 眼球运动检查。 6. 集合功能检查及调节性集合和调节性比率测定( AC/A ) ,见附录。注意事项 1. 详尽的病史询问对于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3. 儿童斜视与调节、融合关系密切, 影响眼位的结果。必须戴眼镜检查,比较裸眼及戴镜的的斜视度数的差别。适应症需要判断隐性斜视、显性斜视、间歇性斜视的患者。禁忌症无。操作方法及程序 1. 遮盖试验法(1 )交替遮盖法:先遮盖一只眼,迅速将遮眼板移到另外一只眼。交替遮盖两只眼反复几次,如果两只眼均不动,说明是正位,没有斜视。若出现眼动,根据方向判断是那种斜视。(2 )单眼遮盖检查(又称遮盖—去遮盖法) :嘱患者注视前方 33cm 处的光点视标,遮盖一只眼破坏融合,观察未遮盖眼有没有运动及运动方向。去遮盖后观察被遮盖眼的运动及方向, 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表现为偏斜或偏斜一段时间才回到正位则为间歇性斜视, 若去------------------------------------------------------------------------------------------------ ——————————————————————————————————————遮盖后被遮盖眼马上回到正位则为隐性斜视。然后再对另外一只眼进行检查。(3 )遮盖共同实验:又称间接遮盖法,主要用于婴幼儿的斜视和弱视的定性检查。遮盖板离被遮眼距离要比上述方法远, 置于眼与注视目标之间 5~10cm 处,检查者可以同时观察双眼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斜视、弱视。 2. 马氏杆加正切尺检查法(1 )被检者注视前方正切尺上的点光源。(2 )马氏杆横向或竖向置于一只眼前。(3 )根据垂直或水平光带与点光源的位置变化加以判定。(4 )分别在 33cm 和 6cm 处进行检查。注意事项 1.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