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贝叶斯方法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
邱吉福 王河流 【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推上了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舞台,但仅仅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并没有给出关于如何选择公允价值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的详细指南。量假设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资产组作最高与最好的利用,即假设市场参与者在利用资产或资产组时,使其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六,就负债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假设负债在计量日转移给某一市场参与者,并且和负债相关的非经营风险在转移前后是相同的。因此负债的公允价值应该反映与负债相关的非经营风险。
从以上所涉及的因素及所作的假设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为会计人员在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描述了一些因素和假设。但也同时警告会计人员,估计公允价值要面对大量不可观察的不确定性参数,要掌握估计公允价值涉及的数据模型技术,熟悉市场环境因素,具备很强的职业判断等。
三、公允价值估值方法的确定
估值技术的运用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中公认的难点。《公允价值计量》中指出了计量公允价值的三种估值技术:(1)市场法。即使用涉及同质或可比较的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所产生的价格或其他相关信息,获取公允价值。(2)收益法。即使用估值技术把未来金额(如现金流量或收益)转换成现值(贴现),作为公允价值。(3)成本法。即以为替代某资产的服务能力当前所要求的金额(即现时重置成本)为基础,计量公允价值。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公允价值确定的三种方法:(1)市价法。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其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2)类似市价法。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类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3)估值技术法。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别。前者作为一个独立准则,可以应用于所有会计要素;后者只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应用于某些具体会计要素。前者应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估计公允价值;后者则规定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都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另有规定。但是,由于市价和类似市价常常不易获得,现值计量又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公允价值计量》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都认为以现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是一种较好的方法。FASB公告还指出,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因此本文采用求现值法来估计公允价值。
四、现值确定的基础条件
估计预期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贴现率要面对大量不可观察的不确定性参数,需要利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需要对资产或负债的特征作出合理的划分。
(一)资产或负债特征的划分
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可以通过其估值者面对的未来自然状态来描述,只有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自然状态进行合理的划分,才能准确的估计其现值。而资产或负债的状态影响因素多、周期长、因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同时有几个变量对其状态有较大影响。设 θj(j=1,…,n)为资产或负债所处的状态,决定资产或负债状态的数据信息用X=(x1,…,xm )描述,其中xi(i=1,…,m)是X的元素或数据项。以固定资产为例,X里的数据项可以包括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环境(x1)、技术环境(x2)、法律环境(x3)、资产实体状况(x4)、资产的经济绩效(x5)、通货膨胀(x6)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资产或负债的自然状态。随着x的各数据项的测量值的变化,我们可以把资产或负债状态划分成n种,使每一个数据项集的值(即元组)对应一种状态。例如,如果某资产状态可分为市场前景较好、市场前景一般、市场前景较差三种,此时n=3。据此可将资产或负债状态空间?专表示为:?专={θ1,θ2,…,θn}={θj},其中θj分别表示资产或负债的状态;相应的状态概率空间P可表示为P=(p(θ1),p(θ2),…,p(θn)),其中p(θj)分别对应于状态θj发生的概率。
(二)确定现值的元素
《公允价值计量》认为现值是使用贴现率把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金额与现在金额联系起来的一个工具,贴现率应与价值最大化行为和资本市场均衡相一致。它还认为,从计量日市场参与者的视角看,用作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值应该捕捉到下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