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藿香正气散加减临床应用_11.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藿香正气散加减临床应用_11.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AU 2017/6/6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藿香正气散加减临床应用_1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藿香正气散加减临床应用【关键词】藿香正气散; ,, 化湿摘要:藿香正气散是四时常用的芳香化湿方,用于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两种病因同时共有的病证。是一个疏表和里剂,有疏解外感之表邪,芳化胃肠湿浊而和中的作用。关键词:藿香正气散; 化湿藿香正气散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前贤冉雪峰说:“此方以正气标名, 乃因秽浊瘴疠不正之气伤之, 多从口鼻入, 故以此方芳香解秽者以胜之”。即通过祛邪而促使“正气”恢复[1]。本方重在化湿和胃, 解表散寒之力稍缓, 对暑月感寒伤湿, 脾胃失和者最宜。山岚瘴症, 水土不服者亦可用本方治之。现代常用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等证属湿伤脾胃, 外感风寒者。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 寒热头痛, 呕吐泄泻, 脘腹胀痛, 舌苔白腻, 脉象濡缓。此乃外感风寒, 卫阳被郁, 故见恶寒发热头痛; 湿浊内阻, 气机不畅则胸膈闷, 脘腹胀痛; 湿滞肠胃,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发为呕吐泄泻,舌、脉均为湿阻之象。故本方重 2 用藿香 90g, 既能辛散风寒, 又能芳香化湿, 且兼升清降浊, 善治吐泻,配以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陈皮、生姜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 既能解表又益于化湿; 生枣、甘草益脾胃调和药性, 诸药相伍, 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表里同治、清升浊降、气机通畅, 补泻兼施、疗效显著, 现将其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1 湿浊感冒四时感冒中外感湿浊者均可用本疗方化裁治疗。若外感寒邪偏重者, 服药后须盖被取汗, 再煎并服, 若风热夹湿者以本方去苏叶、白芷、生姜、大枣、白术等加清热解暑之西瓜翠衣、银花、连翘、竹叶等方能生效, 当今小儿患感冒由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外感风寒或风热多伤及脾胃导致湿浊内阻, 每每多见不思饮食, 或吐或泻, 又恐惧西药对小儿之体的副作用均投本方化裁治疗,屡用屡效。 2 湿浊困脾夏暑之季,暑多兼湿。夏日又贪食生冷瓜果,脾胃功 3 能受损, 暑夹湿困于脾胃, 寒湿之邪侵袭肠胃, 肠胃功能失常。若湿邪偏重则头胀如蒙,胸闷泛恶,舌白腻,脉濡滑; 寒邪偏重者症见上吐下泻, 肠鸣腹痛, 喜暖按脉弦紧, 现代医学称谓“胃肠型感冒”用本方治疗有良效。因中焦湿浊非温不散, 非芳香不化, 故诸症可瘥。对于暑湿合偏食滞上吐下泻, 起病急, 腹痛拒按或有发热者, 前贤蒲辅周用本方治之, 收效甚佳, 一时传为佳话。至于山岚瘴症, 易地而居, 不服水土导致呕吐泻利者用之亦效。 3 实证呕吐、寒湿泄泻起病急,突然呕吐、泄泻、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见泻下清稀,甚则如水样,兼感风寒者, 宜用本方疏解表邪, 和胃降逆。用藿香、苏叶、厚朴疏邪化浊, 半夏、陈皮、茯苓、腹皮降逆和胃, 此亦是治疗风寒犯胃呕吐的要药。若胸闷、腹胀明显兼夹宿食者, 方中去白术、大枣、甘草、加神曲、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导滞化积之品, 若见热象, 方中去白术、生姜、大枣、加黄芩、银花、一见喜等。又有秋天是胃肠道疾病多发季节, 尤其暑天受湿温之邪干扰, 有当时不发病, 入秋后稍有不慎则发生泻痢, 正如《内经》曰“夏伤于暑,秋必餮泄”用本方祛暑散寒,化湿止痢。 4 4 中恶因步入某种秽浊特殊环境, 忽然手足厥冷, 肌肤粟起, 头面青,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关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