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走进别样的“坊茨小镇”.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别样的“坊茨小镇”.doc

上传人:妙玉 2022/7/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别样的“坊茨小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别样的“坊茨小镇”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所研究员殷力欣在《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之我见》一文中,用近乎抒情的笔调写道:“坊子建筑之美,不在于其中一单体建筑或雄伟或精致,而在于其质朴、娴静、不求奢华而尺度适中的整体面貌。”如今,坊走进别样的“坊茨小镇”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所研究员殷力欣在《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之我见》一文中,用近乎抒情的笔调写道:“坊子建筑之美,不在于其中一单体建筑或雄伟或精致,而在于其质朴、娴静、不求奢华而尺度适中的整体面貌。”如今,坊子的大街小巷,曲折幽微,全保留了旧时的风貌。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而当走进坊茨小镇,这座胶济铁路线上的小镇,便勾起了那段尘封在斑驳岁月中的记忆。时光穿梭,被废弃的德式建筑曾经无人问津,往日的繁华也曾经孤寂落寞,但如今,这座珍贵的德日建筑群经过开发,已成为一处有着极大历史、文化、建筑、旅游价值的产业集中区。
坊茨小镇的前世今生
坊茨小镇本名“坊子”,坊茨,是德国人的音译。当地人说,可能西方人对“子”咬不清楚,才把“子”读成了“茨”。坊子,曾是一个伴随帝国主义侵略而膨胀的百年古镇。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德国瓜分的主要是山东。1902年的夏天,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至潍县,因觊觎坊子当地丰富的煤炭,本应一路西行的胶济铁路在坊子不合逻辑地绕了个大弯转向了东南。随着德国在此开煤矿、修铁路、建车站、盖教堂、开医院,各地劳工和侨民在此聚集定居,该区域日渐兴隆,成了一座颇具欧洲风情的小镇,坊子也由此成名,一度成为齐鲁大地上重要的商埠。
如今,这里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德日时期建筑。166处德日建筑中,有103栋为德国建筑,其整体格局、街巷肌理、景观风物仍保存完好;以万和楼、刘氏老宅等为代表的2060处民国建筑,现存的德建火车站、胶济铁路和机车转盘等组成的潍坊铁路工业廊道,以德建矿井、采煤巷道等为代表的炭矿遗址,都是历史最深切的见证。小镇内各种功能的建筑应有尽有,包括领事馆、司令部、礼堂、水厂、火车站、银行等等,涉及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是一个完整的“德国小镇”。
为了保护象征着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也为了唤醒人们对坊子历史的重新认知,坊子区政府多年倾力打造,全面启动环境风貌整治,并完成德建机修转盘、水厂等工业片区修缮,建成胶济铁路博物馆,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欧式风情小镇。
胶济铁路留下的工业遗产
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大型近代煤矿的创设、矿产资源的开发、铁路企业的开办、近代工厂的设立、转运业的兴起、洋商活动的频繁,带动了坊子地区近代工矿业、近代商业和外资经济的兴起。至上世纪20-30年代,坊子已成为胶济铁路沿线最为活跃的商埠之一,诸如著名的英美烟草、南洋兄弟烟草等均于坊子设厂从事大规模的烟草生产,推动了坊子地区乡村的迅速城市化。
作为当时胶济铁路沿线64座车站中最为重要的车站之一,依托坊子车站形成了与铁路平行东西向的马路,在各条马路之间则辟有南北向的街道,整个小镇的路网布局呈方格网状。煤矿工人、铁路工人、工业企业工人、小商贩、出门远行的乡亲、荣归故里的异乡游子、东来西往的旅客和南来北往的货物,在此穿梭运行,共同演绎着坊子老城区的繁华与辉煌。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