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郭沫若巧改夏衍诗(外一则).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郭沫若巧改夏衍诗(外一则).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2/7/5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郭沫若巧改夏衍诗(外一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郭沫若巧改夏衍诗(外一则)

郭沫若、夏衍和著名剧作家于伶都是好朋友。1942年于伶过37岁生日,大家聚在一起为他庆贺。谈笑之际,夏衍诗兴大发,即席赋诗《赠于伶》一首:“长夜行人三十七,如花溅泪几吞声;杏花春雨江南日,英郭沫若巧改夏衍诗(外一则)

郭沫若、夏衍和著名剧作家于伶都是好朋友。1942年于伶过37岁生日,大家聚在一起为他庆贺。谈笑之际,夏衍诗兴大发,即席赋诗《赠于伶》一首:“长夜行人三十七,如花溅泪几吞声;杏花春雨江南日,英烈传奇说大明。”诗中巧妙地把于伶创作的几部剧本名称镶嵌进去,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他的艺术和人生经历。这种诗虽近于文字游戏,但要做到既自然贴切、不生硬堆砌,又不流于油滑浅俗。也是很不容易的。夏衍自谦这是“一首十足的打油诗”,其实他是严格按照诗词格律写的,而且押的还是传统的“平水韵”。
郭沫若赞赏之余,表示诗的调子太低沉了,因为是挚友,他就提笔修改:“大明英烈见传奇,长夜行人路不迷;春雨江南三七度,如花溅泪发新枝。”真是“诗如其人”,虽为改作,但郭沫若那乐观积极、进步向上的思想风格立即跃然纸上。整首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意境也顿觉深远、开阔起来。而且,读者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郭沫若虽然为夏诗动了“大手术”(语序颠倒,并更换8字),但是在全部保留了原诗所列剧名及被贺者年龄的前提下,仍然完全符合格律。
这个小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华诗词艺术变化无穷、。
诗人的狂放
诗人的感情比常人丰富、浓烈,发展到***奔放就是“狂”。诗人的狂有真狂、、无奈狂,有喜极而狂、悲极而狂、怒极而狂,还有慷慨狂、正义狂、卑鄙狂、虚妄狂等等。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真狂,“痛饮高歌空度日”、“天子呼来不上船”是“佯狂”: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兴奋之狂:岳飞“壮怀激烈”是慷慨之狂;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正义狂;苏东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豪放狂……
一般说来,诗人的狂放与政治的宽松程度成正比。在相对开明的社会环境里,诗人便少些顾忌;面临高压专制,为保饭碗或脑袋,诗人就不得不拘束谨慎,以唱颂歌为主。因此古代诗人豪迈狂放、嬉笑怒骂的少,温文尔雅、无病呻吟的多。
封建社会灭亡,“五四”运动兴起,中国现代诗坛迎来火山爆发、狂飙突进的新时代。郭沫若形容自己在诗的灵感袭来时就像犯病发狂:浑身颤抖、忽冷忽热、歌哭交加。他的新诗代表作《女神》如决堤洪流、汪洋恣肆……可谓狂得痛快淋漓,狂得尽兴尽致。异军突起的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卓尔不群,粪土王侯将相,鄙视历史群雄,狂得伟岸,狂得壮观。
进入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