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德国社会参与职业教育论文
一、德国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
(一)培训传统保障从职业教育进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如行业协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既是德国优良的历史传统,也是战后德国职业教育演进的显著特征业教育与培训的考试以企业培训的成果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同学主要在本培训企业内谋求就业、“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主要由社会各企业共同筹措、“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主要由企业供应和培育。
4
(三)劳动部门参与职业教育德国联邦劳动部门的机构遍布全国各个角落。联邦劳动局下设州劳动局、基层劳动局和劳动分局。依据《联邦劳动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德国劳动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的职责有:职业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询问、职业培训岗位的设置与维持、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残疾人职业恢复教育和失业补助资金的供应等。《联邦劳动促进法》第26款明文规定,联邦劳动部门必需向社会公民和适龄青年供应与他们身心进展相适应的、符合职业进展状况的、与劳务市场需求相全都的有关信息;必需依据公民个人和适龄青年的具体要求,供应有关职业、职业进展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选择方面的询问建议。《联邦劳动促进法》第32款明文规定,联邦劳动部门有关职业、职业进展前景、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选择的询问工作中,必需与德国青年福利部门、社会福利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沟通、合作,以保证深化开展和有效实施职业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询问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教程促进和个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是德国联邦劳动部门担当的三项主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工作。
6
(四)工会参与职业教育工会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运行中的作用不行小视。主要表现在与企业或行业协会签署有关学徒岗位培训期间的劳资协议,内容包括学徒的收入、职业培训项目、职业培训方案、职业培训内容、职业培训方式、职业培训质量评估等。包括接受培训期间的福利待遇、平安卫生以及职业培训后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有关学徒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属于工会代表应当过问并力图解决的范围。依据德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工会是德国手工业行业协会的监事会、德国工商业行业协会的监事会和德国职业教育委员会的监事会的组成机构之一,工会还是德国联邦劳动局管理委员会的三方代表之一,因此有效地保证了工会在德国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供应职业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询问、实行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措施中的发言权。
三、德国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效果
在职业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推动下,德国社会多方乐观参与职业教育,有效地解决了世界不少国家职业教育进展过程中遇到且长期困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办学力气不足问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短缺问题、职业教育进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问题、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质量不高问题等难题。
(一)社会多方协力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职业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推动下,德国社会多方,如教育部门、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劳动部门和个人都举办职业教育。德国教育部门举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职业学院和应用技术高校,举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职业完全中学、专科学校、专科高中、职业补习学校、职业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等。符合条件的私人企业所举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举办的职业教育和由教育部门所举办的职业学校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育高质量的技术工人;两者之间的合作办学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重高达80%多。而作为社会团体的行业协会,是德国监督和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实施主体,在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进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社会团体的行业协会,在德国也举办有职业技术学校,如商业学校、工商学校等。以德国联邦工商业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例,该行业协会1984年举办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程为8180个,培育学员为184047名。[4]德国工会联合会作为社会团体,在德国全国建立有多所工人教育学院、在全国各城镇设置有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开办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职业进修公司,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周末制或夜间制形式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目前,德国工会联合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颇具特色,在德国职业连续教育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7
(二)社会多方供应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在职业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作用下,德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都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进展供应经费。其中,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最大供应者。20世纪70年月以来始终到21世纪的今日,企业每年所供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总额是德国各级政府所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