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低碳城市环境法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碳城市环境法论文.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7/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碳城市环境法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低碳城市环境法论文
一、价值与理念转向:建设低碳城市的法理背景
(一)进展理念———可持续进展观替代传统进展观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月后期,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传统进展观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组织以及各国学者的、资源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3.建设低碳城市能为改善城市环境供应解决途径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大多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早已超过环境所能承载的极限,固体垃圾的处理、机动车的尾气、噪声的干扰、尘埃或飘尘的空气浓度等环境问题困扰着城市,严峻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低碳城市的建设为突破上述城市进展的逆境供应解决的途径,城市进展低碳经济、提倡绿色消费、践行绿色生产,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5
三、域外参考:国际低碳城市建设的有益阅历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积累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有益阅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发达国家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做了乐观的探究,从能源、交通、税制、建筑等方面寻求低碳城市进展的路径,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与法规政策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英国领先实施碳减排规划,成立碳信托基金会,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进展低碳技术,关心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8]其低碳城市规划与行动方案包括共同认可的目标、碳排放记录与减排方法,以及在产权和治理方面的制度支配。依据政府的碳减排承诺,城市在规划目标里确立了碳减排指标并进行量化,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与实施、评估的标准。伦敦市在2007年颁布《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设定了伦敦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至1990年基准水平60%的目标,通过改善现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转用低碳技术、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引进碳价格制度等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日本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方案》,该方案乐观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设立碳排放交易制度、改革生态税制、鼓舞因地制宜地制订地方性的生产和消费政策。如东京市政府同样在2007年发表了《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十年方案的基本政策》,设定了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25%的目标,其政策涵盖使用低碳能源生产技术关怀企业减排、对家庭实行能效标签制度、对大型商业机构实行强制减排与碳排放交易制度、削减居民生活铺张、政府设施与住宅的节能、削减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10]美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法律政策设计特别留意与应对能源危机立法的对接,颁布了两部与低碳城市建设有关的能源法案,分别是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和2007年的《能源独立平安保障法》。在此基础上,2009年奥巴马政府美国能源与环境方案,提出在将来加大对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比例,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总量把握,削减交通排放,且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具体到城市,最典型的为纽约在2006年启动的《策划纽约》行动,并于2007年了详情,谋划将来30年的进展。该方案设定了在2005年的基础水平上到2030年削减30%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实行的政策措施包括成立能源规划部,拨款支持节能、节约能源,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削减交通排放。
5
(二)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与法规政策启示沿着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轨迹,我们不难发觉其中的共同特点:首先,各国特别重视与低碳城市进展相关的法制建设,通过颁布能源平安与保障立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或行动方案以及生态税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等,将低碳城市建设目标、过程等进行详细规范,并借助于法律规章形成对政府、企业、公民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比如:各国的法规行动方案中对低碳城市建设均有明确的目标,具体列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量化指标和时间进度表。其次,各国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均留意与法律相配套的政策设计,即通过设计有效的低碳政策工具,调动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乐观性,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和居民的消费行为,这些政策工具包括政府管制、财政投入、能源供应、推广新能源技术、低碳交通以及建筑节能等。同时兼顾对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让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6
四、法律回应:架构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
低碳城市、绿色进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低碳城市的建设从宏图成为现实,需要借助法律政策工具保障其有效推行。架构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政策体系,为低碳进展供应法律上、制度上的支持,亦是对时代命题的乐观回应。
(一)修订环境立法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体系主要由《环境爱惜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组成,囿于立法时社会经济进展程度、立法技术以及认知的限制,并未在“低碳进展”的理念下制订,因此,难觅碳减排规定之踪影。即便是2014年4月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