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辩论中常用的辩驳措施
辩论场上最考验人的是辩驳,辩论场上最激动人心的也正是辩驳和对辩驳的辩驳。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电视辩论赛就将二、三辩陈词改为"辩驳陈词",时间1。5分钟,总决赛时又将辩驳陈词时间增至2分钟,一时间风云骤起,显然不会被裁减;如果信息战威力强大,而它又是一场网络之争,那么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单纯依托网络自身又是危险的,老式武力战还是不会被裁减。通过这样的逻辑设计后来,反方固然可以"将计就计"了。
四、巧作类比,一针见血
在诸多状况下,单纯的说理正面辩驳枯燥无味,并且晦涩冗长。而运用类比,既能活跃氛围,又能使辩驳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种实例:
辩题:信息战能替代老式武力战。
谚语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如下是由为人们整顿出来的生活中常用的谚语,仅供参照。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请问将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什么?……
发挥“进门槛效应”。一方面答复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朴选择题或填空题。这样,就能产生“旗开得胜、势在必得”的心理效应(即“进门槛效应”),从而增进思维活动立即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反方四辩:信息……
…………
正方三辩:……高位势支配低位势,高层次决定低层次,对方辩友既然已经承认将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信息,也就是说,对方辩友也承认:信息就是将来战争的主导了?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的逻辑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层,不要下面的基本、(掌声)
反方二辩短短一句语,就把正方精心设计的圈套给破解了,这不能不说是类比的功绩。类比辩驳简朴好用,但要注意:①类比的两对象要相似性强,免得观众、评委在极短的时间内反映但是来。②类比的风格要高,切忌想到什么就比什么,以免起反作用。③类比的事物一定要人们熟悉,否则毫无效果。
五、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一般状况下,辩驳在后,这似乎是理所固然的。但这里,我要简介的一招是辩驳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论点了,在你发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这个论点驳得体无完肤,当你再抬出这个论点时,已如吃现成饭般索然无味。
在电脑大赛电视论辩赛总决赛的大决赛中,一、四辩陈词采用了多媒体图像支持,使得观众能边听陈词,边看事先准备好的图像资料。大决赛的辩题是:电脑的智能化也许导致人脑的简朴化。我们(华中理工大学队)作为正方料定对手会把人脑的简朴化定义为大脑构造的退化和功能的丧失。而我方则将人脑定义为意识和物质的统一体,quot;内宇宙",将人脑简朴化定义为:思维的单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奉的虚无化等等。为避免概念上的争论不休,我们冒险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在多媒体光碟中,我们事先做了这样的图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人脑就是这个吗?"下面一幅是人脑的构造图。当我们一辩陈词结束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对方一辩陈词过程中的图像里,果然有"人脑就是……"下面也是一张人脑构造图。由于声像要配合,对方一辩也不敢擅改辩词。这样一来,对“脱离人脑的社会性本质谈人脑”的致命弱点,在其一辩中就已暴露无遗,我方此后掌握先机,到处积极。
上面,我简介了我队使用"辩驳在先"的实例,可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范例。因素是:①我们赛前透彻地分析了辩题,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②赛制决定了一、四辩不能随意修改辩词,看似死的东面被我们活用了。③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