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Applicable to lecture training work report】
《胸片观察PICC管 JG》
LOGO
胸片观察PICC管
放射(介入)科 赵永建
PICC导管(经外周中央静静脉选择--贵要静脉
90%的PICC放置于此
直、粗,静脉瓣较少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PICC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
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
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PICC静脉选择--头静脉
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
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推进导管困难,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入。
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
Company Logo
胸部X线
解剖
1
胸部X线
2
影像应用解剖
3
胸片下的PICC管
4
X线是1895年11月8日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作阴极射线实验时发现的。当时,对其性能不了解,故命名为X线。为纪念发现者,也将其叫伦琴射线。
X线的发现
X片
●穿透性、
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并在穿透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挡(我们称为吸收)。
X线的特征
X线的穿透性
Company Logo
R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高密度:骨组织、钙化灶等。
●中等密度:包括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等。
●低密度: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等腔道内的气体等。
在人体结构中,密度高的组织,对X线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随着密度的减低,X线吸收减少,照片呈黑影。
X线的原理
长治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前、后肋骨不在同一水平
肋骨后段较厚,显示清晰,呈水平方向或内上向外下走行,于侧胸壁处向前延伸称为腋段
肋骨前段与腋段相延续,变薄而密度较淡,自外上向内下走行肋骨前端为软骨与胸骨相连,因其不显影,故肋骨前端呈游离状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一 、后前位(正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部的病变及体检
摄影体位:
病人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暗盒,双肘弯曲内旋放于髋部,双肩、臂、肘贴紧暗盒,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暗盒上缘,两腋中线与暗盒等距
中 心 线: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4胸椎,FFD-1~),吸气后屏气下曝光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胸部后前位
标准片显示:
~4胸椎显示清晰,其余胸椎隐约可见
,心脏边缘清晰
,肋骨纹理清晰可辩
,胸锁关节左右对称,肺尖充分显示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二、胸部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部病变确定病变位置
摄影体位:
病人收腹侧立摄影架前,被检侧紧靠暗盒,双手弯曲高举抱头,身体冠状面与暗盒垂直,胸前后与暗盒等宽
中 心 线:
肩胛骨下角与腋中线相叫处,第4胸椎,吸气后屏气曝光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标准片显示:
、主动脉走向清晰显示
Company Logo
Contents
解剖
1
胸部X线
2
影像应用解剖
3
胸片下的PICC管
4
影像应用解剖
影像应用解剖
肋骨:重点
有关静脉在胸片上的投影:重点
其他:心影、有关动脉、肺等
肋骨
肋骨:起于胸椎两侧,与胸椎及其横突形成胸肋关节。后肋呈水平向外走行,前肋自外上向内下走行形成肋弓。后肋随呼吸运动移动幅度较小。相邻肋骨之间的间隙称为肋间隙。肋骨共12对,与相应胸椎一一对应,因此在胸片上确认肋骨、胸椎等可用第一肋骨/胸椎作为标志。
Company Logo
第一肋骨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治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横膈
肋膈角
胸膜
锁骨
肩胛骨
头静脉
腋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上腔静脉
Company Logo
Contents
解剖
1
胸部X线
2
影像应用解剖
3
胸片上的PICC管
4
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