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观察.doc

上传人:apanghuang7 2017/6/9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观察我国从 1998 年开始对伤口护理进行初步探索,在经历多年的深入研究后, 通过对收治的患者伤口护理逐步形成了一套伤口护理体系, 并成立了伤口护理小组, 现将伤口护理的工作方式及工作体会进行简要的介绍。 1 伤口护理在传统的伤口护理中, 进行伤口治愈的处理通常是采用传统敷料进行处理,其基本材料通常包括纱布、绷带、棉垫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起到保护创面、吸收渗液, 同时, 这几种基本材料的取材也较为方便, 价格上也相对较低, 制作工艺简单, 便于上手。另外, 传统湿性敷料包扎换药操作基本符合湿性愈合理论, 在我院对收治患者的长期治愈过程中可以看出,湿性敷料包扎换药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伤口的清洁和消毒伤口清洗消毒通常使用 3% 的双氧水溶液、生理盐水以及 % 碘伏。如若伤口出现腐臭脓液较多, 也能够使用甲硝唑溶液实施最终消毒。存在肉芽组织的伤口通过第一次的一般清创后,不可再使用双氧水溶液擦拭,避免造成烧灼、破坏肉芽组织与表皮细胞。 不同伤口的包扎处理无菌手术以及清创缝合伤口,检查伤口,如果没有出现感染, 一般消毒之后使用凡士林纱布与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3~ 5d 进行 1 次换药。若存在缝线反应、穿刺点脓 2 疱伤口现象,这是属于手术过程所引起的组织生理性反应, 不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进行消毒之后一般包扎或者使用 75% 乙醇纱布进行包扎。 1~ 2d 进行 1 次换药。外伤对伤口进行污染。一般清洁之后, 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裂伤较为严重者进行清创对位缝合术; 裂伤不重但伤口出现渗血者, 使用薄层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 再加干棉垫加压进行包扎, 预防出现渗血和粘连, 对创面进行保护; 如果只是表皮擦伤,那么进行消毒之后外涂 1% 甲紫再实施暴露疗法加速结痂愈合。 1~ 2d 伤口结痂之后使用 75% 乙醇进行消毒。伤口感染化脓, 先将脓肿切开或者进行扩创引流术之后依据一般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 现代医学中新型敷料得以迅速诞生。代表性敷料有透明薄膜类敷料,水胶体敷料,藻酸盐类敷料,软硅酮类敷料, 银离子敷料, 脂质水胶体敷料, 含碳敷料, 水凝胶等。其共性, 提供湿性愈合环境, 不粘连创面, 促进创面愈合; 维持低氧环境, 促进血管及上皮组织的生成; 吸收渗液, 防止浸渍,保护周围皮肤;透气,隔菌抑菌,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效止血; 溶解坏死组织; 预防瘢痕形成; 减轻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特性, 密闭性保湿敷料有较强的自粘性, 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 防水, 允许水蒸气透过, 不允许液态水通过, 患者可自由洗浴; 新型片状敷料裁剪方便, 外表有栏格, 便于计算 3 创面大小,根据创面大小灵活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粘贴、包扎简捷美观, 顺应性好, 肢体功能不受影响; 一般伤口3~ 7d 换药 1 次,省时省力,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尽管现代新型敷料的种类繁多, 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种新型敷料能够具备敷料所有的特点, 同时每种新型敷料的适用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针对新型敷料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守新型敷料其自身的特性, 结合患者伤口的类型以及伤口的治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在各种特殊的情况下满足创面的治疗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