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細香常伴月靜天︱︱林徽因作为文学家的林徽因◇诗歌是她生命的旋律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深夜里听到乐声》◇文学是她毕生的热爱“李庄集中了许多的学者、专家,除林徽因外,却找不到一个作家,她的艺术天赋和创作激情仿佛眠灭在病痛中。林徽因常常觉得惋惜,她写信告诉费慰美,告别了创作的习惯,失去了同那些诗人作家们的联系,并且放弃了她所喜爱的且有着某些才能和领悟的新戏剧方面工作的一切机会,为此她不无忧虑和失落。”——《林徽因传》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建筑是她生命的诗歌林徽因曾赴美攻读建筑学,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大学毕业后,她到过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并开始了长年的建筑考察工作。从1930 年到 1945 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 15个省, 200 多个县,考察测绘了 200 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在她人生的后半程,辛苦的工作和抗日战争时的颠沛流离使她身染重病,甚至一病不起,但她仍坚持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结束了中国没有建筑史的缺憾。新中国成立后,她带病参加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将她的才思和心血永远凝结在了这两部设计作品之中。然而,为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一股拆城风弥漫在北京城中……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 “她(指林徽因) 指著吴晗(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 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林徽因在躲避抗战硝烟的时候,林徽因的朋友劝说她去美国治病、工作,而她却婉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