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第一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定义
分类
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其他
1
2
3
4
5
6
CONTENTS
目 录
第二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与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协调、妇科或肛周疾病、神经焦虑有关。衣原体等非细菌感染。
鉴别诊断
第十三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治疗
一般治疗:
,多喝水,勤排尿
。
第十四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抗感染治疗
一、用药原则
。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选用对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是首发感染。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应按药敏调整用药
。
第十五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分型治疗
单剂量疗法:
、碳酸氢钠 一次顿服。
氧氟沙星 一次顿服
阿莫西林 一次顿服
第十六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短疗程疗法
,短疗程疗法更有效,耐药性并无增高,可减少复发,增加治愈率。
、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类等抗生素
,扔有真性细菌尿应急性给予2周抗生素
第十七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长疗程疗法
适用于妊娠妇女,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及男性患者。
第十八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肾盂肾炎
首次发生的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菌。
轻型的:口服药物10-14天,效果不佳者根据药敏更换抗生素
较重的:必须主要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在体温正常后48小时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2周)。
第十九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
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
多数病例有尿路感染的症状,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
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对半年内发生2次以上者,可给予每晚临睡前排尿后小剂量抗生素1次。每7-10天更换药物一次,连用半年。
第二十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复发
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在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切为同一血清型。
复发且为肾盂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抗生素,疗程不少于6周
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第二十一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复杂性尿路感染
是指尿路感染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疾病。例如泌尿生殖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或者其他潜在疾病。后遗症多:尿脓毒症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
第二十二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诊断标准
尿培养阳性+以下任意一条或多条
,支架管,或者间歇性膀胱导尿
。
、移植肾、糖尿病、免疫缺陷
第二十三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治疗
推荐初始经验治疗的抗菌素:喹诺酮、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2代或3代)。
如初治失败,可根据微生物检查结果调整,如无结果,可选择针对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推荐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推荐7-14天,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相关。根据临床需要可延长至21天。对于长期留置导尿及尿路支架的,尽量减少疗程避免耐药。
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复发。
第二十四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定义:特指患者留置导尿后,或者拔出导尿管48小时之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原因:与导尿管内腔细菌逆行、尿道黏膜细菌逆行有关
症状与体征:超过90%的院内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常见为发热。
第二十五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正相关
•24小时内单次短暂导尿管插入 1-5%
•开放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 100%
•密闭式导尿7天以内 20%
留置导尿的时间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二十六张,共三十三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二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