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的二年级古诗词鉴赏
【篇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的二年级古诗词鉴赏
【篇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转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观察我,没有一个熟悉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解释
偶书:任凭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削减,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削减,疏落。
相见:即观察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熟悉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篇二】
鉴赏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家乡熟识而又生疏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安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详细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衬托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家乡,家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布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伤,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