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职语文教学引入勤学励志成语的尝试.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职语文教学引入勤学励志成语的尝试.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2/7/8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职语文教学引入勤学励志成语的尝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职语文教学引入勤学励志成语的尝试
摘要: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语言比较而言,具有明显的优点,言简意赅,结构严谨,精炼含蓄。因此在人们的语言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勤学成语也届于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如今职业中职语文教学引入勤学励志成语的尝试
摘要: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语言比较而言,具有明显的优点,言简意赅,结构严谨,精炼含蓄。因此在人们的语言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勤学成语也届于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如今职业院校过多地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成语典故的应用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引入勤学成语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Ap:勤学成语中职语文人文素养
在职业院校中,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情感、意志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应该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使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克服“功利”,“专业至上”,“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而成语典故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通过对中职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成语典故的起
成语典故的起大致有两种。
一是古文典籍,二是民间口头流传。在此我仅以古代“勤学励志”方面的典故来举例。
凿壁借光:东晋时期的一位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1]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2]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铁杵磨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乂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股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乂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乂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3]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