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福建省地震地质构造分析文献综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8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建省地震地质构造分析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pppccc8 2022/7/8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建省地震地质构造分析文献综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建省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文献综述
班 级:勘查1102班
姓 名: 朱永涛
学 号:3110604217
福建工程学院
2013年06月22日
刖H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指地球表层(地壳)的快速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寒武系为林田组和东坑口组。林m组主要为变质杂砂岩、变质细 砂岩、千枚岩夹碳质板岩和重晶石矿层;东坑口组主要为灰色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夹千枚状泥 岩。奥陶纪之后到中三叠世,闽西北地体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没有接受沉积。直到晚三叠世, 该区才接受了焦坑组的沉积,为一套内陆山间盆地含煤沉积,下部以山麓堆积为主,岩性较 粗,为厚层砾岩、粗砂岩、粉砂岩夹煤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早侏罗世为象牙群; 中侏罗世为漳平组;晚侏罗世为南园群,白垩纪为石帽山群;老第三纪为佛昙组,佛昙组与 石帽山群为不整合、白垩纪石帽山群与侏罗纪南园群为不整合、南园群与漳平组为不整合。
闽西北地体的主要特点是:
a、 晚太古代变质基底和元古代变质岩广泛出露;
b、 自奥陶纪开始到中三叠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没有接受沉积。
3闽东地体:
闽东地体位于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以东的闽东地区,区内出露有下元古界迪口组。岩性以 深灰色、灰黑色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薄层黑云斜长石英岩、石英片岩,变质程度达低角 闪岩相,原岩为砂泥质岩类。中一晚元古代的变质地层马面山群为中浅变质的细碧一石英角 斑岩系。晚震旦世为稻香组的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泥岩和硅质岩等其顶、底关系不明。 晚震旦世至中三叠纪均未接受沉积。直到晚三叠纪才有文宾山组的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 地层沉积。而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地层均有出露。
闽东地体的主要特点是:
a、 缺失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早震旦世和古生代一中三叠世地层;
b、 晚中生代陆相酸一中酸性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类大面积出露。
二、福建省地震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继唐山大地震之后又相继发生了四川、台湾大地震,这不山使人 们联想到李四光先生的预言。近日发生在台湾南投县的6. 7级地震更是引起不少民众对福建 省自然环境及防灾减灾状况的关心。

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 地震带、海岭地震带。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欧亚地震带之间,其主要地震区域有:台湾地区、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 23条地震带上,福建地区属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福 建地处华南块体东边界,与台湾隔海相望,菲律宾 海板块北西西向挤压欧亚大陆板块区域应力场控制 了闽台地区地震活动状态,使其成为东南沿海地震 带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福建曾发生3次7级 地震和8次6级地震,7级地震均发生在海域,与发 生在内陆的地震相比造成的损失要轻得多。
2福建省地震区域特征:
福建及其沿海地震活动,都与省内三大活动断 裂构造带,即长乐一诏安断裂带、政和一海丰断裂
带以及邵武一河源断裂带有关。中强以上地震空间分布的显著特征是,集中成带,震中相对 密集在一狭长地带,并沿着3条北东一南西向断裂构造带展布。 图二
同一条带内的震中分布也不均匀,相对集中在某一地区。尽管历史地震记载久远,但中强以 上地震震中分布比较稀疏,与现今仪器记录的中小地震震中分布相比较,其总体密集分布的 特点仍很醒目,主要集中在莆田一泉州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