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儒僧 愚僧 圣僧.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儒僧 愚僧 圣僧.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12/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儒僧 愚僧 圣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儒僧愚僧圣僧
——论《西游记》人物唐僧

内容提要: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作者借唐僧取经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精神抱负,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唐僧,他志向坚定,学识渊博,是德高干练的高士,同时,他又是一位封建的卫道士,一个胆小懦弱,是非不分,肉眼凡胎的俗夫。可以说,他集儒、愚、圣为一体,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儒愚圣
前言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家吴承恩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再创造了取经故事,特别是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其中对唐僧的塑造极富有特色。作者立足于自己的思想抱负,结合取经故事中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变化,给我们塑造出一位是儒僧、愚僧,又是圣僧的丰富形象,让读者难以忘怀。
一.《西游记》的写作背景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出身于一个从“两世相继为学官”,终于没落为商人的家庭,“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却“屡困场屋”,长期过的是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明代中叶以后,宦官弄权,特务肆虐,政治更加腐败,“吏贪官横,民不聊生”。【1】“大行杀戮,广肆诛求,府藏竭于上,财力匮于下。”【2】现实的生活经历固然消磨了他“少年人谩此终军”的锐气和壮志,也激发了他“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的愤慨与狂傲,他的诗如《瑞龙歌》、《二郎搜山图歌》都表现借神话传说,寄托扫荡邪魔,安民保国的愿望。而他
“善谐剧”的风趣,酷爱野史奇闻的癖好,一旦和那种深沉的愤懑情绪结合,便很自然引起他继承“志怪”传统,讽刺社会黑暗的创作动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3】吴承恩将民间流传的取经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创作出《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通过唐僧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精神抱负。《西游记》写的虽是神魔故事,但也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唐僧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僧人陈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印度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4】归国后,玄奘奉诏口述所见,由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5】以后门徒慧立、彦琮又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神化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一意西行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6】这样唐僧取经的故事流传到了民间,逐渐离开了史实而有了越来越多的神异内容,经过宋、元至明代初年七百多年的酝酿,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吴承恩又进行了加工、整理和再创造,最后完成了这部浪漫主义杰作。
——封建的卫道士
在封建社会,“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儒家思想是文人士大夫所奉行的处世宗旨,而“忠于君王”则是他们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活在封建时代,出身于“两世相继为学官”家庭的吴承恩也逃脱不了这一时代主流。他虽然对社会现实不满,勇于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但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是希望朝廷实行“王道”、“德治”,以维护封建制度,【7】抱着“佞人远,古道还”的思想。【8】这些在唐僧这一形象的塑造上留有深深的印记,可以说作品中的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