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CF方案对36例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张信强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尤其是Ⅲ、Ⅳ期胃癌更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对36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2周期DCF方案,即多烯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注[3];在运用多烯紫杉醇前,常规用非那根、甲强龙、西米替丁,预防过敏反应,治疗前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如进食梗阻、疼痛、发热等,并行胃镜、血常规、肾功能、EKG、X线、B超及CT等检查。本方案每21天重复,至少完成2个周期,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
化疗前患者均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影像学检查(B超、CT)。化疗前详细记录病灶大小,化疗2个周期后重复以上检查,采用WHO推荐评价实体肿瘤客观指标以判定疗效(1981年)。胃镜检查肉眼观察病灶转归情况,消失(CR):病灶缩小>1/2(PR)(底部清洁见肉芽组织);病灶缩小<1/2(SD)(病灶变浅,有少许污物);病灶变大,甚或出血(PD)[4],有明显淋巴结肿大,可作为上述疗效补充与参照。
毒副反应
治疗前后全面体检,每周期化疗前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化疗期间每周检查血常规1 ~ 2次,首次化疗前及每2 ~ 3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摄胸片或胸部CT、腹部及盆腔B超或CT、全身ECT骨扫描等检查。不良反应按WHO抗癌毒性分级(0~Ⅳ度)标准进行评定。
2 结果
疗效
经DCF联合化疗2周期后,胃镜结合B超、体格检查,36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9例(%),%。SD 11例(%),PD 5例(%)。
毒副反应
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50%)等。其中血小板、血红蛋白抑制Ⅲ-Ⅳ度情况少,考虑与治疗周期短有关。白细胞下降发生率Ⅲ、Ⅳ度分别占50%%,以上病例经使用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血象均能恢复正常。%,经对症治疗并加强口腔护理等措施后均治愈。%,经对症治疗及补液均能治愈。因常规预防性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止吐,消化道反应较少见,不影响化疗继续进行,全组未见化疗相关性死亡。见表1。
3 讨论
胃癌为本地区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治疗主要手段仍是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胃的解剖特点,确诊时多已属于晚期,手术后局部易复发,远处易转移,因而预后差,给予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缩小、降期,利于病灶切除。
多烯紫杉醇是一种半合成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由于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广谱抗癌性和较强的抗癌活性,已受到临床的重视。多烯紫杉醇1986年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安乐公司首先生产,是从红豆杉的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它可以促进微管的装配并抑制其解聚,从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该类药物作为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剂,主要阻断癌细胞于细胞周期的G2/M期,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还与它可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肿瘤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据国外报道多烯紫杉醇单药有效率为17%~24%,近年来多烯紫杉醇联合5-FU、DDP治疗胃癌的报道较多,我们选择晚期或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