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7/6/10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店埠中心学校殷洁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了三年的语文学习, 我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自主阅读能力, 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多数学生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优秀者写作时洋洋洒洒,把作文作为一种乐趣,而笔拙者半天挤不出多少字来, 依赖性很强。本班多数学生学习自学性高, 主动性强, 自控能力不错, 能够自觉完成各科作业,但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很差,在识字,写字,阅读, 作文等方面的能力较差,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些学生仍然是本学期扶持的重点。 2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 导语,课例(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 思考练习, 阅读链接, 资料袋),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全册共分 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 贴近儿童生活, 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 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 中外童话) 和第七组( 成长的故事) 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 3—5 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 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 32篇, 其中精读课文 18篇, 略读课文 14 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 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 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其中 4 个是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 3 “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 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 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 200 字,会写 200 字, 累计会认 2400 字,会写 1800 字。(2 )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3 )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 (4 )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 “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为此, 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 8篇, 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 14 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5 )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 重在激发兴趣, 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 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四、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 1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5 2 、加强词、句训练。 3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 、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 、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教学难点: 1 、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 、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 、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 、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五、教学措施为了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 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学习 6 成绩,现初步制定以下策略: 1、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 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2 、教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 3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4 、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 、开展相关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建立“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