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与时俱进综合交通规划
一、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
(1999-2020)确定的城市进展目标
2001年5月国家批准了上海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轴、开敞与组团式”的城市进展方向,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以高速大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和高等级航道为依托,结合生态走廊,跳动式进展的“多心三轴”的空间布局。与周边城市一体进展,使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城镇空间结构——多心:中心城及郊区新城;三轴:沪宁、沪杭、滨江沿海进展主轴,构成市域城镇进展方向和主体空间。
生态空间结构——五片:佘山-淀山湖片、东滩-横沙片、顾路-黄楼片、奉城-芦潮港片和九段沙片特大型城市综合生态爱惜区,构成市域内最重要的基础生态空间;多廊:以市域西部沿油墩港和南部沿黄浦江、大治河的“L”型生态走廊、环崇明岛生态走廊为基本骨架和通过城市公共楔形绿地向城区内部渗透的绿色空间。
中心城重点进展地区:
高质量建设黄浦江两岸地带。以搬迁黄浦大桥与杨浦大桥之间的客货运码头为重点,规划建设具有休闲、观光旅游、航运交易、国际客运等功能的城市景观带和都市型产业带。
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真如等市级副中心、各类专业中心和地区级、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体系;加快内外环线之间大型居住区建设,优化中心城住宅布局。
6
进一步推动浦东开发。围绕上海“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外向型、多功能和现代化城区,建设“一个平台、三大基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为服务全国、面对世界,体现上海现代服务中心特点的营运平台,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外高桥保税区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国际物流基地,金桥出口加工区成为上海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郊区重点进展区域:
郊区城镇建设要充分发挥规模效益。近期重点进展规模为50-80万人口的松江、嘉定-安定、临港新城和一批中心镇。
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和三大试点工业园区。构筑以现代制造业基地为标志的高效集聚的新型工业体系。近期重点进展的产业区和工业园区是:浦东微电子产业带、安亭汽车城、上海化工区、宝钢钢铁基地、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等五大产业基地和松江、嘉定、青浦三大试点工业园区。
郊区生态建设。构筑“环、楔、廊、园、林”绿化生态系统框架,郊区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地。以浦江、南汇、金山、嘉定、横沙岛和崇明大型生态林,郊区环线林带,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沿江沿海生态防护林等,形成市域城市森林系统。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建设一批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浦东国际航空枢纽港、洋山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京沪高速铁路、浦东铁路、高速大路网和内河航运网等。
6
新一轮的城市进展,带来了城市功能的提升完善,经济、生产力的进一步集聚,城市人口和用地的扩大,地区间经济活动和交通联系的增加,城市交通出行范围扩大和总量增加,交通可达性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引发了新的巨大的交通需求。有关的宏观数据表明:全市交通出行总量从2000年的每天3500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猜想量4800万人次,机动车出行量从310万车次增加到700万车次;汽车总量从1991年的21万辆,目前的141万辆增长到2020年猜想约达250万辆左右;2010年世博会期间半年的参观人数约7000万……这些巨大的数字,预示着新的交通需求。
三、与时俱进的交通规划理念和进展构想
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构筑国际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提出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巨型交通体系,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带来了当前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的新局面。面对新的形势,进展的机遇和挑战,交通规划理念的与时俱进,将促进交通规划的不断提升。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建设互动进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的提出,交通规划要面对新的需求,分析、争论、提升民政己有的方案,提出新的更高水准的设想。
7
城市交通规划适应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新形势,从更大的范围整合交通,提升能级,充分发挥上海经济中心城市服务全国,面对世界的作用。
城市交通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思想,不断进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城市交通设施的硬件建设与科学管理和法规建设结合,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