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溶解度》优秀教案
《溶解度》优秀教案(通用9篇)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化思想、才智、动机、阅历、特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接下来我。大家的试验结论是一样的。试验说明,增加溶剂或上升温度,可以使肯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么,大家设想一下,假如把加入到上面饱和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或者使较高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降低到原来的温度,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依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师:对。也就是说,假如将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削减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如下:[老师边讲边板书如下内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肯定温度”和“肯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准确的含义。
试验证明,各种固体物质,例如硝酸钾、硝酸铵、食盐等,在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溶剂)下,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各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实力各不相同。假如我们要用准确的数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的实力,必需规定哪些条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肯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肯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需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实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老师边讲边板书]“在肯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1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假如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试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
生甲:表示在20℃时,101g水中,。师:他回答得是否精确?
生丙:应当说:在20℃时,101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肯定温度”、“101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行。
下面,依据溶解度的概念,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老师用投影仪,映示写在胶片上的下列练习题]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1g水里,所以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1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1g水里,。所以,20℃。
[老师提问以上各题,学生都能指出1~3题中的错误。特殊是第(3)题。学生认为,既然某物质全部溶解于101g水中,没有剩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