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EB浮头式换热器检修施工方案
浮头式换有相关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
施工组织及HSE、质量控制体系
施工组织
项目总负责人:
彭新新
安全负责人:
张冬生
施工负责人:
吊装负责人:
陈俊秋
技术负责人:
张国方
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总负责人:
彭新新
施工技术负责人:
张国方
质量负责人:
钱八秋
材料质检员:
林发
检修质检员:
涂承林
焊接质检员:
万剑
防腐保温质检员:
游世龙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总负责人:彭新新
安全负责人:张冬生
现场专职安全员:张冬生
施工负责人:
全体施工人员
主要施工器具及材料
130 吨吊车一台。
抽芯机一台。
电动空压机一台。
试压泵一台。
电焊机一台。
手动葫芦若干。
千斤顶二台。
搬手若干。
风动搬手一台。
液压搬手一台。
道木若干。钢丝绳、索具卸扣若干。
施工方法和步骤
打开倒淋和放空,确认无残液。
拆除与该设备相连的所有管线及伴热管线,并加装盲板,使设备符合施工条件。
搭设脚手架,拆卸外头盖、管箱。
拆除保温。
拆外头盖、管箱、浮头盖。
换热器抽芯。抽芯要求如下 :
① 抽芯时必须保证壳体不得产生位移,浮头一侧的壳体须用钢丝绳、葫芦固定在立柱上。拉紧方向与抽芯方向相反;
② 抽芯前先用千斤顶在浮头端面上顶动管束。顶时要在千斤顶与浮头端面加枕木,以免对管束胀口产生附加应力;
③ 在用卷扬机抽芯时,卷扬机着力点应位于管束中心位置。并当抽出约2~3米时,即用吊车吊住管束缓慢抽出;
④ 吊绳与管束管板的外端面间应加以保护,各密封面严防嗑碰划伤;
⑤ 当管束抽出约2/3时,先用枕木垫实管束已抽出端,然后固定吊点;用吊车吊住管束,然后慢慢抽出芯子,并安放在指定地点。
清理管束、壳体。
① 检查清扫壳体内积垢,清理各密封面,检查密封面、密封垫;
② 同时检查设备各部位有无腐蚀、裂纹、等缺陷,必要时采用表面检测及涡流检测抽查,并加以消除;
③ 检查防腐层有无老化、脱落;
④ 检查紧固件的损伤情况。对高压螺栓、螺母应逐个清洗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检测。
⑤管束运出由第三方高压射流清洗。
管束复位。管束固定管板侧换垫复位,复位过程与抽出过程相反。
安装试压圈,壳程接管加盲板。
壳程试压。壳程充水,检查管束是否泄漏,如有泄漏,则泄压后,按要求堵管或补焊,堵管数不得超过每程管数的10%,保压30分钟,以无泄漏为合格。
壳程试压合格后,泄压,拆除试压圈及壳程盲板(所有试验压力均由甲方提供)。
清理密封面,安装浮头盖、管箱、平盖、壳程接管复位,同时更换所有垫片。
管程接管加盲板。
管程试压。 管程水压试验,检查浮头盖及管箱安装质量,保压30分钟,以无泄漏为合格。如有泄漏,视情况把紧或重新安装。
试压合格后,泄压,拆除管程接管盲板,管程接管换垫复位。
安装外头盖,进行二次壳程试压。检查外头盖安装质量。
试压合格后,泄压,拆除各试压盲板,双方验收合格后,各接管复位。
系统气密保镖。
设备法兰螺柱热把紧。
设备保温修补及防腐,拆除脚手架。
清理检修现场。
做好检修记录,整理好竣资料。
关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验收指标
1、关键质量控制点
序号
关键质量控制点
控制内容
验收级别
壳程试压
消漏后管头无泄漏。
A
密封面修复、壳程试压
密封面尺寸和粗糙度达到要求、壳程密封面无泄漏。
A
密封面修复、管程试压
密封面尺寸和粗糙度达到要求、管程密封面无泄漏。
A
更换垫片
尺寸规格与材质正确
C
更换紧固件
尺寸规格与材质正确
C
更换的部件
符合图纸及相关标准要求,保证管箱装配无障碍,满足强度和密封要求。
B
注:A级:由用户方牵头,检修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参与的验收,属交付共检验收。
B级:由检修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员组织验收, 属交付前验收。
C级:由检修单位项目组长、质检员组织验收, 属自检验收。
2、质量验收指标
执行SHS 01009-2004《管壳式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
管束内、外表面结垢应清理干净。
管箱、浮头盖有隔板时,其垫片应整体加工,不得有影响密封的缺陷。
试压时压力缓慢上升至规定压力,保压30分钟;详细检查设备无变形、无渗漏、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