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第07章板块构造学说.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07章板块构造学说.doc

上传人:pppccc8 2022/7/9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07章板块构造学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板块构造学说
第一节地球内部的划分
地球内部的成分分层
根据地球内部的成分,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同心圈层。其分层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 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波速或速度梯度有明显变化的深度称为不连续面或分界面。
两个一级成分不连续面点,在当时未能被大部分伟大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所认 同,1930年魏格纳丧生于格陵兰,使得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魏格纳的著作常被堆置 于图书馆满是灰尘的角落,被归类为过时之书。
最著名的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福尔摩斯(A. Holmes)霍尔姆斯以开创用元素的放射性测 定地质体年龄的工作著称于世。
地幔对流说:认为大陆漂移可用地幔热对流来解释。由于岩石导热性不良,放射性热能 在地球内部发生不均匀聚积,结果,地幔下层的物质受热膨胀变形而上升,地幔上层温度相 对低而密度大的物质则下降,两者构成封闭式的循环流动。
在对流的早期阶段,上升的地幔流到达原始大陆中心部分,然后分成两股,并朝相反方 向流动,从而将大陆撕破,并使分裂开来的块体随地幔流漂移。其间便形成海洋。上升的地 幔流因压力逐渐减低而熔化成岩浆,这些岩浆组成了洋底和岛屿。地幔流的前缘碰到从对面 来的另一地幔流时,就转向下流,从而将大陆块体的底部向下牵引,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而 成褶皱。当对流停止时,褶皱体因均衡力而上升形成山脉。与褶皱形成的同时,地幔流把洋 底的玄武岩也往下拖曳,从而形成海渊,即海沟(trench) 0
地幔对流说认为不是大陆块在玄武岩层上主动进行“耕犁”,而是地幔对流驱动大陆运 动。地幔对流说统一地解释了海沟的产生,大陆边缘山链的形成,大洋和岛屿的出现,以及 大陆漂移的机制;丰富了大陆漂移说的理论基础。
福尔摩斯在他编著并三次再版的“物理地质学原理” 一书中始终宣传这一观点,使大 陆漂移说并未因有人反对而不为后人所知晓。
第三节海底扩张学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动了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和革命
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对于海底的探测技术陆续发展出来。例如,水深测量、声纳技术、 磁力测量、无线电技术……。随后广泛开展的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海底探测技术
水深测量
现代水深测量采用回声测深仪(echo depth sounder)和侧向扫描声纳(side scan sonar) 等仪器。这些仪器能够在航行过程中准确、快速而又连续地测出水深。其原理是从仪器中发 出某种频率的声波,传播到海底后反射回来又为仪器所接受,根据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计 算出水深。能量大的低频率声波穿透能力很强,它能够透过海底的松散沉积物达到基岩后反 射回来。这样,就不仅能查明海底的起伏,而且还能了解海底基岩的起伏。
深潜水
利用潜水装置深入洋底直接观察、取样和摄影。I960年深潜器潜入全球地表凹陷最深 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10919m,这是世界上最深的潜水记录。1961年和1966年核潜艇穿 过北极进行考察,探明了世界大洋的洋脊系统在北冰洋底的延伸情况。1971-1974年美法联 合进行北大西洋洋脊裂谷的深潜考察、取样和摄影,获得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海洋地球物理研究
包括洋底的地磁(geomagnetism)、重力(gravity) >地震以及地热等方面的测量。这些 资料为查明洋底的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洋壳结构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海底钻探取样及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