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八年级语文〈〈永久的悔》教案
1、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而白然的描写方法,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的复杂的感情;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和文中的几个成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我们从总体上来把握文章。请同学们看课文,课文的开头写道“我永久的悔”,而在结尾处又提到“这就是我永久的悔”。请问,课文在结构上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是首尾照应的写法,起强调作用,饱含了强烈的悔恨之情,与题目“永久的悔”紧紧相扣。
(三)分析课文1、2白然段
1、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本文的内容及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白然段来解析课文。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2白然段
3、师:同学们文中的“我”心中“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抽学生答复。明确:不该离开故土,离开母亲(板书:不该离开故土,离开母亲)
4、师:“我”心中“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土,离开母亲。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悔”在“我”心中是“永久的”?文中用了哪些词给这三个字做了更深刻的解释。
抽学生答复。明确:“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5、师:因为这个“悔”是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所以它在“我”心中是“永久的”。在第1白然段中,用了两个词或者说是两个成语来进一步表达“永久的悔”,这两个成语是什么?
抽学生答复。明确:对,就是“俯拾皆是”、“唾手可得”。
6、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7、总结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内容、叙事线索、“永久的悔”
1、朗读课文,认真体会的思想感,i青;
2、认真掌握字词;
3、思考课后第一、二两题。
2、永久的悔
内容:回忆儿时家里贫苦生活;
母亲把好吃的都让给了我,表现母亲对我的关心;
因为不能好好侍奉母亲,我的愧疚之情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吃的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土、离开母亲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总结:母亲一一艰辛;一一愧疚;读者一一心酸。(板书:母亲——艰辛;一一愧疚;读者一一心酸)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抽多名学生答复,并总结。
明确:这两个白然段主要讲述了儿时贫困的家庭情况,勾勒出了母亲的大致轮廓,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2、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3、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4、师:母亲的根本情况是怎样的?
明确: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5、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组织学生讨论。明确:五里路并不能算是很长的距离,然而母亲却一生都未能够走出过这五里路的距离。母亲一辈子也未离开过家乡,未离开过白己的家。特别是结婚以后,母亲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她把白己一生的时光都毫无保存的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白己的子女,而年幼时竟然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包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