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_0.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_0.doc

上传人:apanghuang31 2017/6/11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_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摘要: 本文从会计学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会计信息的函意、作用和各种使用会计信息的经济组织,政府部门等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对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性展开探索。提出从市场经济环境、企业、企业会计等不同层面剖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方面的深层次根源, 并采取相应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真实性市场经济制度安排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究。制造会计信息的现象, 近几年已变得十分突出,并呈上升之势。财政部 1998 ~ 1999 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 1998 年有八成以上会计信息失真, 199 9 年有九成以上企业会计要素失实, 1998 年“红光实业”事件在证券市场爆光等, 不正说明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降低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而且严重地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 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 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因此, 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从源头抓起, 才能标本兼 2 治。一、会计信息真实性:一个相对的满意度会计信息内涵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在不同环节, 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它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下称“消费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 以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反映经济组织, 在特定时期的特征, 揭示未来发展态势。并为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了投资决策参考,总量上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会计信息是会计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它的真实性与否的衡量标准与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关联, 标准的选择与评判的结果会不一致。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至少能相关、可比、全面、及时地描述经济组织在特定时期发生的所有真实事项。会计信息即使没有会计人员行为和道德风险, 但由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 政策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 会计信息就必然存在个体差异, 显然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 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 应与信息提供者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是否恰当合理为依据,测定会计信息“原始状态”与信息描述吻合程度为标准。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理论性的期望。 3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一种制度安排的缺陷制度与制度的执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其中,制度就是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安排, 比如我国的《公司法》、各种成文的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细则;制度的执行更多地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断上。书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 主要取决于该制度能否真正得到执行。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 就不具有基本的约束力。而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对会计信息真实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与经济组织所发生的真实事项的原始状态不相一致,只能大致反映真实经营情况,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有所偏差,这种偏差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 ①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核算前提假设是基于会计假设基础上的客观设计, 尽管具有适用性, 但并不一定具有适应性。影响经济组织的外部因素不断的变化, 也要求会计处理技术体现个性差异, 前提假设受到个性挑战。适用与适应使现实需要